第144期|2011.05.26|記者:林佳燕
花蓮平地森林園區國際藝術節開幕
建國百年活動再添一樁。2011年聯合國國際森林年結合綠色造林與森林育樂的政策脈絡,推出台灣首座平地森林─花蓮大農大富森林園區─於即日起至7/23止舉辦國際藝術節,園區「平地造林」面積達一千公頃,不僅融合「地景藝術」的創作方式達到森林復育的想法,也為國人再提供一個週休二日的好處去。

綠色造林走向平原打造在地人文生態的豐美綠境

綠色造林計畫列為總統馬英九「愛台十二項建設」的重要施政目標之一,目前已在花蓮、嘉義、屏東陸續展開,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大農大富森林園區」座落花東縱谷風景區內,這片土地歷經原住民狩獵採集、開墾耕種與上個世紀種植甘蔗生產蔗糖,如今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策劃,參考國外大地藝術祭,導入以藝術力量取代工程開發的新觀念,透過美學與空間的創意表現,完成8項充滿人文思維、與自然對話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引導民眾與自然和諧共處。

蔗田變森林整合觀光資源與社區力量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表示,農委會自民國91年起即著手進行「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計畫」,讓台灣增加更多的森林綠地,還特別引進國外地景藝術的作法,藉由藝術創作與自然環境融合,達到與環境共生的新理念,並強調這次的活動是天、人與藝術的對話,融合國際藝術創作、原住民文化、自行車森林步道及前所未見的11 公頃花海,非常適合民眾闔家光臨,一起享受森林的芬多精。「±2℃」紀錄片製作人陳文茜於記者會上表達感動時談到「碳匯」,台灣終於把一個因國際政治的改變、受WTO衝擊下的一塊種植蔗糖的土地,在林務局努力下變成了森林,結合觀光,加入藝術元素,創造出碳補償的價值。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受傷最重的還是我們下一代,平地造林雖然只是環保減碳的其中一樣作法,不過,在社區有計畫的透過藝術創作來參與造林,不僅會發展出當地與眾不同的特色,環保意識也將會在不知不覺中烙印在每個人的生活中。

▲(前排白衣)禾磊藝術總監吳慧貞;(右起)顏名宏、n Architects(右2+3)、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高田洋一、梁豫漳、 Florian Claar與繭裹子(左1+2 )以「生命寶樹」作品合影留念。

1.紙風車劇團「森林狂想曲」,演出園區土地的故事與歷史。2. 園區展出「流轉」與天地密語。(圖片提供>禾磊藝術)

地景藝術 串接人與自然對話

負責執行這次國際藝術節策展的禾磊藝術總監吳慧貞強調「地景藝術重視維持自然原貌,而不是改變環境,因此,對執行作品之地點的改觀會試圖減至較少的層面。從美化都市空間、改善社區環境,到保育生態自然的應用,在國外都已行之有年。」本次展出獲得台灣、日本、美國和德國等8位國際藝術大師認同與行動支持,親赴花蓮與社區學校學生運用在地元素,合力完成作品,於園區內展出日本知名風動藝術家高田洋一的與雕塑家Florian Claar的「陸上行舟」、被譽為當代綠建築先鋒的n Architects「Home is Your Habitat; Habitat is Your Home」及全球推崇並熱心公益的傳奇藝術家葉蕾蕾的「生命寶樹」;國內藝術家顏名宏「春之花園」、黃祈嘉「綠夢地」、繭裹子「BirdHouse」以及梁豫漳「流轉」。其中,日本藝術家高田洋一動容談到福島地震海嘯的天災,感謝台灣人支持協助,省思人們應該從中了解自然所要傳達的語言。

5/21「國際觀光藝術節」開幕,吳慧貞觀察,適逢週末,園區湧入遊客,團體與一般散客均有,評價極高,預計後續將帶動更多人潮前來與土地、森林與藝術作品親近。園區規畫5個分區,分別為核心服務區、森林經營體驗區、自然探索區、樂活休閒區及環境保全緩衝區。

大農大富森林園區

近期活動
6/18 定向運動比賽
7/09 千人瑜珈驚世紀錄活動
7/23 不插電歌唱表演
交通方式
搭火車至光復車站下,轉計程車或自行開車,沿台九線255.7公里處左轉即達。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