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陶可追溯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後因南投都市化的發展,讓市中心沒有材 料可以挖,為了找尋適合的黏土礦,第一代蛇窯窯主林江松在日治昭和二年(1927 年),發現當時水里為木材集散地,已有鐵道興建,交通便利;此外該地區蘊藏著品 質良好的黏土礦,屬於沉積黏土,頗適合製陶;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條件下,水 里成為新的燒窯天堂,至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水里蛇窯第三代窯主林國隆。
水里蛇窯作為台灣最古老的窯場之 一,具有豐富且深厚的文化意涵, 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陶藝產業的興盛與蕭 條。台灣早期自來水尚未十分普遍,陶製 水缸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 還有陶管、米缸、菜缸、酒甕、飼料槽, 等農業時代的產品作為生產主力。但隨著 時代的發展,塑膠業的興起,陶製品逐漸 被取代。水里窯業因此而沒落,許多窯廠 面臨停產命運。
水里蛇窯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從父親手 中接下繼承蛇窯的經營時,正面臨窯業沒 落淘汰之際的夕陽產業,不過父親還是希 望他能將蛇窯保留下來,繼承祖業,讓蛇 窯文化得以保存。因此,於是年少時的林 國隆就這樣轉學至當時台灣唯一的聯合工 專陶瓷科學習,並在上課的時候就跟老師 表明:「我家的陶瓷工廠快要倒了,希望 老師能幫忙我」,也獲得老師的大力支 持,特別傳授所學,並在 他畢業之後,安排他到一 間也瀕臨倒閉的公司去實 習。林國隆先生回憶這段 過程,他說:「其實逆境 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能激 勵人勇於去逆向思考」。 南投陶可追溯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後因南投都市化的發展,讓市中心沒有材 料可以挖,為了找尋適合的黏土礦,第一代蛇窯窯主林江松在日治昭和二年(1927 年),發現當時水里為木材集散地,已有鐵道興建,交通便利;此外該地區蘊藏著品 質良好的黏土礦,屬於沉積黏土,頗適合製陶;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條件下,水 里成為新的燒窯天堂,至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重新定位「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把製造業變成觀光服務業
1983年,林國隆先生回鄉開始從事陶 藝文化教學推廣,並以新的陶業技術開發 新產品,他努力思索轉型生存之道,他認 為除了要接地氣,跟大眾生活有所連結之 外,更要開創陶藝技術的教學平台,因此 他在1993年時,重新定位為「水里蛇窯陶 藝文化園區」,朝著文化保存、觀光、社 區發展的方向持續努力,並立志用10年的 時間,到處去表演拉坯、講習,成為轉型 「觀光工廠」的資金。而事實也證明,來 訪水里蛇窯的觀光客再次達到高峰,蔚為 當時國旅熱潮,甚至還有財團想要提供資 金贊助,可見一斑。
但當時父親並不認同,認為技術給了別 人,未來要怎麼生存?但林國隆表示,他認 為有更多人認識蛇窯,才會有更多人支持, 利用休閒觀光來轉型,把製造業變成觀光 服務業。而文化具有競爭力,別人需要花 大錢去形塑,但水里蛇窯擁有的是歷史, 時間就是競爭優勢,更能創造歷久不衰。 現在還有二代遊客,小時候來訪過,再帶 自己小孩來玩,顯見文化魅力是永恆的。
921震後浴火重生 與國際組織技術、學術合作
水里蛇窯受到國際矚目的實證不只一 樁,在2008年,水里蛇窯正式申請獲准加 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AC),並於同年6 /14和韓國江原道陶園二里陶藝村,締結 姊妹交流關係。這是台灣第一次由民間陶 藝文化園區,與國外官方陶藝文化園區進 行正式相互技術與學術等合作。其實水里 蛇窯能有此成功的文化外交成績並不是一 朝一夕可得,水里蛇窯從事陶藝推廣教育 活動已有26年歷史,也曾舉辦過8次國際 及國內陶藝研討會,已是台灣陶藝文化保 存之珍貴活教材。林國隆更是向下紮根, 在朝陽科大工業設計系、南開科大文化商 品設計系、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學系、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 茶陶創意研究所任教,也開放大專生來水里蛇窯實習,達到產學合作。
雖然傳統文化轉型成功,得以延續文 化資產,但不料正式開園的6年後,便遭 遇到了921集集大地震帶來的嚴重打擊, 園區內4棟建築物全毀,許多陶藝作品也 毀壞,最珍貴的蛇窯主體也完全損壞,頓 時歸零,媒體大幅報導,讓林國隆萬念俱 灰。但他化危機為轉機,以超高的效率重 建園區,短短只花了50天,在11╱12水里 蛇窯的週年日重新開幕,對於當時一片哀 鴻遍野的新聞報導中,成為最好的正面能 量,更激勵了人心。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土土甜品店拓展年輕市場
天災人禍,讓旅遊產業損失慘重,加上 現在的疫情也是一大衝擊,林國隆也利用這 段時間與第四代兒子林家祥商討對策,甚至 慢慢交棒給下一代。林國隆指出,台灣的百 年產業屈指可數,經營策略很重要,更要呼 應台灣消費行為的改變,當初他提出「修舊 如舊」的概念必須與時俱進, 就讀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兒子則 點出「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更符合時下年輕人的思維,不 強力灌輸就有觀念的方式,讓 兒子用自身能力,突破困境。
因此,水里蛇窯利用疫情沒 有遊客的時間,將園區環境再升 級,更打造了「土土甜品店」, 讓本來是深色系的園區變得更為 明亮,營造新的氛圍,讓舊有的 陶藝教室 蛻變為甜 品店,不 只吸引看門道的專家,更有看熱鬧的遊客、 網紅慕名而來,利用次文化行銷主文化。
▲修
坯栗香蒙布朗上桌的時候,是放 在攪胎旋轉盤上,宛如製陶時修坯完 成的過程,格外有趣。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 四代林家祥用所學揮灑創意
水里蛇窯第四代窯主暨藝術總監林家祥表示,當玩陶DIY不再是新聞,就必須 創造話題,因此他利用咖啡、甜點介紹古 窯文化,所有的商品都跟窯的知識有關, 像是「紫砂壺鐵觀音慕斯」以茶壺元素作 為甜品造型設計靈感,以分子料理的形式 放在陶壺內,出餐會有裊裊茶煙相伴,茶 煙來自使用龍眼木炭火烘培的烏龍茶茶 湯。還有利用兩種不同泥土製作陶器的 「攪胎」技術,將蛋糕製作成兩種顏色呈 現。此外,還有美輪美奐的「青花瓷乳酪 慕斯」、「修坯栗香蒙布朗」、「泥漿咖 啡」、「土裡吐氣」,等一系列商品,透 過美食來輕鬆認識古窯文化 技巧與技術,成功吸引年輕 旅客的目光。
林國隆指出,「土土甜品 店」是兒子親手繪製3D設計 圖,但他卻又另外找設計公 司來操刀,讓他不解。但林 家祥解釋,他看重的不只是 這間公司設計能力,更是他 背後的100萬粉絲,只要透 過它們相輔相成,有遠超於 設計費用的潛在效益,更讓他對於兒子能 力刮目相看,深信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
蛇窯成為水里經濟發展根基 讓陶藝技術開枝散葉
林國隆分享了水里蛇窯的階段性任務, 在他手裡就是保護水里蛇窯,讓文化延續 生命不消失,第二階段則是轉型水里蛇窯 成為觀光工廠,並不斷提升園區硬體,並 藉由「土土甜品店」的軟實力,吸引旅客 目光,造福水里週邊的社區和產業,積極 參與社會服務,讓地方的風華再現。最後 則是希望能讓園區內的技術人員學習之 後,可以獨立成立工作室,讓陶藝技術遍 地開花,讓蛇窯發揮影響力,變成水里的 「公共文化財」,開枝散葉!
陶茶琉璃工藝輕旅行2 日遊
行程A
Day1:台中烏日高鐵站→纖維工藝博物館→921 教育園區╱彩虹階梯╱阿罩霧圳取水口╱落雨松 林→王英信美術館→知達會館天染工坊—絲巾染 織手作體驗,並特別安排知達夜間草地音樂會。
Day2:草屯知達工藝會館→台灣工藝文化園區→ 集集添興窯—捏陶手作體驗→遊山茶訪—揉茶團 手作體驗→賦歸
行程B
Day1:台中高鐵→水里蛇窯工藝文化體驗→竹山 林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台灣工藝文化園區→知 達工藝會館辦理住宿手續→人本自然七彩神仙魚 主題餐廳→草地音樂Party→住宿草屯知達會館。
Day2:王英信雕塑園區→探巡霧峰秘境→森18 (聽樹的聲音)→台中(高鐵)回程。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承辦單位:知達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行程洽詢:ㄧ點通旅行社經理廖俊傑
電話 04-223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