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期|2022.03.01|記者:張偉浩
第8屆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環繞「眾島之洋」主題 駐地創作藝術家登場

太平洋島民不是把他們的家園視為龐大海洋裡一些分散的點,而是視之為 「眾島之洋」(sea of islands)裡的驛站,是他們自己透過新與舊的實踐(旅 行、造訪、貿易和遷徙)創造出來的。「眾島之洋」是一個由外而內銜接起 來的地區,是基於日常實踐而把各島嶼連接於彼此和連接於大陸地上的離散 地。2022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即將開跑,駐地藝術家正緊鑼密鼓準備中,將於 4月起陸續進駐創作。2022的新作將於6╱21藝術節開幕時亮麗登場。

台灣、馬來西亞、日本藝術家 透過藝術節的實踐 作為旅人、拜訪者與在地生活者之間的橋梁 喚醒被忽略的海洋文化精神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策展人李韻儀表示,已經連續舉辦至第8屆的「東 海岸大地藝術節」,希望透過藝術節的實 踐作為旅人、拜訪者與在地生活者之間的 橋梁,在歷年的策展命題上不斷從自然環境、在地阿美族與各地新移民帶 來的多元文化交融出發,反覆論述 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一直被忽略 的海洋文化精神,重新接近泛太平 洋島民的「眾島之洋」的視野。這 個差異性在於,從島嶼陸地觀看海 洋,從海洋的連結、流動性看見自 己身處中眾多連結在一起的島群之 中。

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 台灣在海洋中與世界產生連結

台灣是群山之島,而島本身就是 一座座是聳立在海床上,高過海平 面的山,海洋擁抱著、連結著每一座山, 每一個離散的島嶼,擁抱著群山之島的海 洋中有著海中高速公路之稱的黑潮洋流, 以驚人的速度循環運輸著許許多多太平洋 的洄游生物,包括人類。著許多史學家都 認為,「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若從 台灣中心的視角出發,台灣是海洋亞洲的 中心-位處海洋中國、海洋日本與海洋東 南亞的中心,也是泛太平洋南島語族起源 的中心。然而邊緣或中心都是相對而言, 實際上真實的台灣就是「眾島之洋」中的 一員,毫無疑問,台灣在海洋中與世界產 生連結,而照耀著第一道曙光和第一道月 光的東海岸,正是群山之島面向眾島之洋 的最前緣。

透過海洋與世界產生連結,在全球因瘟 疫而封鎖邊境,人們不再能迅速自如飛往 世界各地的當下處境中,更顯得重要。我 們重新體認海洋超越任何國界的保護、包 容與連結的強大力量,並在不斷變動的、 流動的世界中,確認自己的位置。而這次 參與的藝術家也環繞「眾島之洋」的主 題,在東海岸駐地創作,並運用不同、多 元的素材,呈現與島群的鏈結。

我在月光海.我很勇敢

創作藝術家:哈拿.葛琉
創作地點:渚橋休憩區
作品理念:
在東海岸第一道月光的正是群山 之島面向眾島之洋的最前緣。是海洋 與世界產生連結。在全球因瘟疫而封 鎖邊境,人們不再能迅速自如飛往世 界各地的當下處境中,更顯得重要。 我們重新體認海洋超越任何國界的保 護、包容與連結的強大力量,並在不 斷變動的、流動的世界中,確認自己 的位置。「陪你一起看山有多高,海 有多深,我們多勇敢。沒有人是座孤 島,大海大山將我們相連」獻給母親 台灣。

素材:以鋼筋作為結構及塑形, 竹子作為包覆,圓型線條流線完全融 入大山大海。不管任何角度都可融入 山海,中間不規則圓形白水泥基座在 磁磚馬賽克拼貼增加活潑色彩也易保 留,重點可供遊客駐留片刻。

匿境山海

創作藝術家:張國耀(馬來西亞)
創作地點:石雨傘遊憩區
作品理念:
這次主題為「群山之島,眾 島之洋」也是作者對於台灣東 海岸的印象,「山海交會,生 氣蓬勃」,從海岸線到縱谷山 脈,擁著自然優美景色與豐富 天然資源。雖說近年的東海岸 可感受到強烈的氣候變遷、魚 源枯竭與海洋廢棄物暴增現實 狀況。希望藉由大地藝術的藝術創作表現,來改變環境與視野,除了 美化環境也傳遞一些生態環保意識。作品取名為「匿境山海」希望能 為在地的環境,打造一件由隧道交匯所形成的隱匿空間,而空間之中 的「樹」也意味著生命地綻放「匿境」與「逆境」的諧音則有著另一 層含義,寓意著逆境之中有著無限可能。

素材:由海洋意象所形成的隧道「海隧」,將與山的意象所形成 的「山隧」遇見,並透過兩條隧道相互匯集,最後形成一個被包圍的 環形空間。而空間之中會有一棵造型獨特的「樹」意味山海匯集之間 擁護著大地的使命。「海隧」的部分將利用海洋中取得的漂流木來構 成,以圓弧流線的形式呈現;「山隧」的部分則是利用山上成長的竹 子編織而成,以直線與方體作為展現。運用自然素材創作,讓民眾走 進作品内觀看與感受,或自由席地而坐和乘凉歇息。希望民眾透過與 作品的互動,進一步思考人與環境的互存價值。

希望、詩與旅人

創作藝術家:吳韋廷
創作地點:石雨傘遊憩區
作品理念:
從景色裡認識花東地區, 人類面對海畔、縱谷和平原時 顯得渺小,因此我們團隊在創 作出含苞待放的花朵,透過巨 大化的效果,與蜿蜒的竹步道 連結作品及大自然之間,引領 「渺小」的人們入內一窺究竟,探索自然的魅力。可以從搖曳的竹 縫中仰望天空,看見竹梢與天空、竹枝相互交錯之美,感受人與世 界的連結,透過待放的花朵象徵著無限希望與生機的概念,讓遊客 見證竹造藝術品之際,跟著藝術家感受生命最初的感動,也是隱喻 著旅人莫忘初衷!

素材:竹、藤、木頭

創作藝術家:菅野麻依子(日本)
創作地點:都歷園區
作品理念:
漂浮在海面上的 樹木讓人想起曾經 乘黑潮從台灣到日 本的人們。漂浮一 樹,靠自然的力量 加工表面。連接產 生的樹木以製作項 鍊並將其奉獻給地 球。

素材: 一顆珠子直徑約 60 厘米。盡可能使用被沖上海灘 的浮木。並利用電鋸、切片、海水浸泡的工法創作。

欣賞她,也要愛護她

創作藝術家:撒部‧噶照
創作地點:石梯坪遊憩區
作品理念:
豐美的石梯坪海 岸,不再只是港口部 落阿美族人生活生存 的文化場域,她美麗 的風景及豐富的生態 環境,吸引了越來越 多的外來觀光客前來 遊玩駐足,這已是無 法抵擋的趨勢。面對 這樣的趨勢,身為港 口部落的一份子,都會關心這樣的發展對整個部落文化、海岸生 態環境的影響,除了自主保護海洋生態與文化,更期盼觀光客、 外地客、在石梯坪海岸從事各種活動的人,都能一起守護這獨一 無二的石梯坪海岸區域。 此創作以石梯坪海岸的海藻為發想,在潮間帶各式各樣生物、 藻類,代表著海岸生態的蓬勃美麗,當人類還看得到這些美麗景 象時,當珍惜眼前一切美景,欣賞她、愛護她,親近她,但不要 傷害她。留給下一代美麗的海洋生態環境。

素材:將運材料:鋼筋、水泥、田土、棉線。利用鋼筋水泥建 構主架構、田土形塑造型,棉線裝置造型等製作工法。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