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期|2022.11.22|記者:王政
數位創生島嶼×華山共伴計畫迎接年終場 邀請北中南東離島代表現身說法

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投入,地方創生的發展在台灣方興未艾,加上政府的重視、企業的協助之下,吸引更多有意願的地方團隊加入,讓台灣的地方發展進入新紀元。如數位創生島嶼X華山共伴計畫,便是企業與地方團隊一同創生的絕佳案例。

▲「數位創生島嶼X華山共伴計畫」11/10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迎來年終場。

為地方注入活力 讓人才成功留在家鄉 看各地青年如何運用數據工具解決偏鄉問題

過去的台灣,面臨著總人口減少、人口過度集中造成城鄉發展失衡等重大國家發展問題,行政院透過「地方創生會報」的成立,以國發會負責統籌及協調整合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落實推動地方創生工作,也因此2019年成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造就地方創生在全台各地開枝散葉,成為帶動台灣從根本發展的關鍵。

地方創生的風潮下,透過政府的高效執行力,以整合方式集結台灣各地的人才與資源,發掘地方的人、文、地、產、景優勢與特色。不僅振興了地方產業,在以人為本的概念下,也讓過去便專注於地方發展的年輕人被政府看見,進而擁有更多挹注及資源來專注於地方的發展。

如小鎮文創便透過與華山的共伴關係,以「城鄉韌性X數位創生X均衡台灣」為主軸出發,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企業社會責任(CSR)」以及「關係人口」發展指標,擘劃出台灣微型地方創生團隊的城鄉民間支持系統。經過北、中、南、東、離島等數場的推動下,11/10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迎來「數位創生島嶼X華山共伴計畫(年終場)」,希望透過講座的方式,招募更多透過地方風土人文、環境永續以及社會創新等行動團隊,透過共伴實驗與行動媒合的合作關係,喚起台灣社會對於家鄉的重視與省思。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策略長李正芳表示,隨著3年前華山開始推動共伴計畫,最大目的是希望釋放出場域的資源,能成為各個地區、產業所用,透過結合眾人之力,一起推動對於有助地方提升的計畫。姻緣計畫下,共伴計畫隨著小鎮文創的加入,讓華山看見地方創生的團隊從實體延伸到數位,從台灣本島串聯到離島各區域,完整實現了共伴的精神,實現理念的傳遞。

小鎮風土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立勛引言時指出,小鎮從去年與華山攜手展開共伴計畫,透過將產業間的各方翹楚,引進花蓮、美濃、離島等偏鄉進行互動,造就地方的生命力重新產生。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策略長李正芳。

▲小鎮風土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立勛。

▲小鎮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俊毓。

▲「數位創生島嶼X華山共伴計畫」特別邀請北中南東離島等地方創生代表分享。

探究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與城鄉永續創生共伴

讓離島看見希望 與亞洲串聯打造馬祖

津寮基地海洋共伴之路的海島幌旅創生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家緯指出,津寮基地主要圍繞著海洋、環境、行動與數位4個議題,最大目的是希望著力於地方特色文化轉化成地方體驗行程,透過探索教育的方式重新認識在地,因而返回馬祖打造新型聚落。

創造「津寮創生基地」的構想,以永續為基礎,涵蓋青年、文化、旅遊、體驗、品牌面相,找出地方DNA,包括淨灘活動、親樹教育、食農教育、親海教育、大地餐桌、津沙走讀。最後也包裝出趕貓文化走讀、樹攀生態走讀、馬祖閩東聚落生活2日體驗等旅遊產品,重新形塑馬祖第一印象。隨著馬祖亞洲創生場域「津寮」完成,除了將提供閩東式下午茶、津寮居酒吧,更是地方創生的新興基地「亞洲創生數位匯流中心」,讓更多人深度認識津沙村與在地風情。除了人才培育、文創設計、永續數位外,放眼未來,「津寮」將著力海洋、環境、行動、數位4大面向,於2023~2025年間,推動如國際海廢藝術祭、澳口生活節、澳口風土食宴、海貓換宿人才媒合等。

帶動聚落再造 活絡高雄美濃

曾在顧問公司任職的米濃聚落創辦人陳佳鴻,來自高雄,原本只想在都市安穩工作度過一生,因接案緣故認識到美濃,並發現處於人口流失困境下的美濃,卻具有優異的發展潛力,他毅然決然放棄市區生活,挾帶著多年的顧問公司經驗,轉而投入到美濃蹲點。3年前因為夢想、隻身前往美濃的陳佳鴻,並無任何背景、又對當地十分陌生、彼此信任感不足,因此挫折感十足。

但樂觀的他決定與在地人深度溝通、攜手年輕人組成團隊,打造美濃老街市集與創業基地,同時積極寫企劃,向政府提案申請地方創生補助,並結合地方商家,將劣勢轉成優勢。為了打造地方的聚落與基地,在今年年初時公所特別協助下,陳佳鴻承租當地極具代表性的美濃菸葉輔導站,將這個300多坪的空間進行活化,讓政府過去斥巨資修繕的場域能夠重新綻放光彩。值得一提的是,8月中旬陳佳鴻更搭上台灣文博會在高雄登場的話題,透過美濃菸葉輔導站的場域打造出「美濃道之驛」,透過地方設計概念轉譯,將美濃最新鮮的物產、工藝集結於此地,讓大家重新認識美濃菸葉輔導站,短短2天創造了3萬人流的佳績。經過眾人努力下,全新品牌「菸仕物所」於10/1在美濃菸葉輔導站正式對外開放,陳佳鴻期望透過這個地方新亮點,透過結合歷史文化、產業發展、品牌設計等3大主軸,成為美濃的新興地標,並成為複合式的亞洲創生空間。

用教育連接 讓花蓮翻轉

花蓮新城場域教育共伴之路由練習曲書店負責人胡文偉分享,他強調:「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個球隊,而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因為對花蓮的深遠牽絆,讓他選擇在花蓮新城開設了「練習曲」書店,店裡擺滿了書卻只借不賣,甚至客人忘記歸還也會認為因為對書的熱愛忘記歸還而一笑置之,這個書店也成為胡文偉的夢想基地。

由於對於棒球的熱愛,讓胡文偉開始在新城國小當任棒球隊教練,希望透過運動改變小孩的思考模式與生活。為了照顧這些小小球員,他將學校附近的老房舍改成書店,讓球員們除了練球外,放學後能到這裡吃晚餐、寫功課、課後輔導、多元學習。同時,胡文偉也將「練習曲」書店發展成讀書、辦講座與音樂會,以及改變在地的「地方創生」基地,達到友善照顧外,也逐步改變社區。

隨著到訪已數年,胡文偉除了書店,更活化了數間社區老屋,陸續成立棒球隊宿舍、獨木舟基 地、食堂、豆花店,以及烘焙坊、藝文空間,創造就業機會並協助青年移居創業,逐步將在地打造成為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也完美落實地方創生的精神。

深化小鎮數位匯流 整合應用思考

在竹山已經待了16年的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是南投水里人,因為大二到竹山遊玩,意外發現保留完整卻無人居住的三合院,成為興起他對於保護傳統文化的熱血奮鬥史。經過推動下,從舉債創業、困苦經營,到逐漸將隱身於山林間的「天空的院子」,成功被譽為全台最美民宿。同時,他更創辦「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推動「專長換宿」吸引年輕人進竹山。然而人才、人口的大量向外流失,讓期盼解決的眾人完全趕不上,讓何培鈞決定透過如「共伴計畫」等方式,邀集各方共同思考城鄉之間如何邁向更美好的願景,包括將觀光帶來的人潮之外,讓人才願意留下,以此補足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

何培鈞強調,地方創生是一條長遠的路,但台灣的社造都過於碎片化,也無法解決資料的保留問題。觀察到台灣有許多地方創生的經驗值得各界參考,同時具備了優異的數位科技能力,而亞洲各國都面臨著城鄉差距的課題,因此推出「亞洲創生數位匯流中心」,透過區塊鏈技術與數位工具,讓每個人能透過手機將資料傳輸回匯流中心,建立大數據,進而打造新型的科技聚落。此外,匯流中心也將扮演企業與地方團隊的橋樑,串聯台北、南投、高雄、花蓮、馬祖等資訊平台,同時創造出商業模式,達到真正的共好。

地域活化 共伴X共串等於無限大

東區光點亮計畫的夥伴分享邀請到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老師黃筱瑩,她指出東華大學從成立之初,就被國家賦予促進東部發展的使命,由於花東地區長期面臨城鄉差距、農村與部落青年外移、弱勢資源缺乏等多重問題。

東華大學期待透過USR、社會實踐、地域活化等方式,到台灣鄉村的各個角落,找到實現「睦鄰精神」的可能,將社區當作學習的對象,把大學當成社會責任的實踐場所。經過推動下,目前已有花蓮新城的練習曲書店、壽豐鄉的東華大學、台東市的野室咖啡成為3大場域,並串聯4個國家與30多位先行者,以數位科技+社會參與+行動實踐等方式,成為支援地域活化的支持系統。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