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2010.01.25|記者:張肇麟
創造觀光商業港都 全力打亮城市品牌
基隆市近來積極推展觀光旅遊,先在去年12月結合交通部觀光局兩大北台灣風管處推出「北北基」旅遊光碟,藉著向東或向西串聯行程,吸引各地遊客在基隆市過夜與消費,今年開年更由文化局印製「基隆漫遊護照」,鼓勵民眾探訪在地文化傳統,體驗包括:生態港口、古蹟砲台、礦業歷史、文化慶典等四大主題,在在展現基隆市長張通榮發展「觀光商務港都」的企圖心與行動力。
基隆市市長張通榮

基隆市長張通榮 務實著手 實現願景

基隆市雖然擁有夜市、古砲台、海鮮、港灣等頗具知名度的觀光元素,但尚未發展成台灣一級旅遊城市,面對種種歷史與空間限制,甫於去年成功連任的基隆市長張通榮,已有突破與提升的嶄新擘畫。他首先提出基隆市要進行「都市更新」,包括基隆車站與環港商圈,讓基隆改頭換面,其中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的更新,加上中山一、二路的拓寬,除了讓市中心的仁愛、中山、安樂等3區合為一體,預計投資百億元,更強調更新工程完成後,將積極招商投資,建設臨港區域成為新的商旅中心。

針對觀光發展,張通榮提出另一大方向:將基隆港朝向「觀光商港」進行升級。「受到近年來國際景氣欠佳衝擊,基隆港業務量大不如前,必須進行轉型,服務對象從工商業轉向觀光業,目前規劃東岸作為郵輪停靠碼頭,西岸則為大陸直航客貨兩用海運專區,針對兩岸市場,已有中遠之星、海洋拉拉號等往來兩岸的客輪與港務局簽約。」張通榮認為基隆港帶動基隆市整體發展是指日可待的。

交通條件再提升 纜車規劃中

張通榮提出,「交通便捷,觀光自然升級」,因此目前市政府積極推動多項道路工程,包括:華新一、二路拓寬、萬瑞快速公路至萬里外環道聯絡工程、和平島污水處理廠聯外道路、環山道路東段及月眉路拓寬工程等,並且規劃整合三大交通疏導轉運站:七堵、海科館以及市中心東岸停車場,停車容易加上交通便捷,相信對於旅遊觀光定會有所提升。除了輸運水準提高外,張通榮也透露興建兩條雙向「觀光纜車」的計畫,分別為:東北邊的調和街—碧砂漁港,可銜接海博館與東北角;西南邊則從中正公園連接到情人湖,分別定位為「山海觀光型」與「市區觀光型」,建成可將港都景致一覽無遺。

觀光旅遊重包裝 串聯促消費

為達成「觀光商業港都」的發展定位,市政府提出整頓特有的古砲台與歷史建物,並且在1、2年內,在所有觀光景點設置解說、販售等設施,做好基隆1日遊、2日遊的路線規劃與配套。另外,與觀光產業關係密切的伴手禮,市政府也將在市中心規劃伴手禮販賣部。

「市政府肩負各景點設施整理任務,希望讓遊客賓至如歸。當遊客造訪時,需要有吃有買還有帶,才能促進地方產業經濟。於是交通旅遊處針對觀光特色、交通改善、路線安排去研究,而產業發展處則開發十大伴手禮,基礎條件與消費元素齊備,觀光產值自然提升。」此外,基隆海鮮極富盛名,而且不同季節各有盛產種類,因此基隆市也會配合時令推出節慶活動,將海鮮主題強化來吸引遊客嘗鮮同時造訪旅遊。

海科館2012開幕 旅遊新亮點

基隆市一大重要建設—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簡稱海科館),區域探索館預定於2012年前半年可以啟用,而主題館區的大型劇場亦可於同年底相繼啟用,張通榮預估每年將吸引250萬名遊客,將是未來基隆觀光發展的一大亮點。

海科館強調展現基隆與八斗子地區的文化與環境特色,規劃結合周邊區域在地特色,形成一處以「海洋」為主題的教育與休憩觀光廊帶,成為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海洋教育與觀光休閒園區。特別的是,海科館興建基地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灣北部火力發電廠,因為被列為歷史建築,海科館保留北火電廠主建物,再整建內外硬體成海洋科技博物館,塑造歷史與現代共存的獨特氛圍,教人充滿期待。

1.基隆港將服務對象轉向旅遊服務產業,港區升級以帶動全市發展。
2.環港商圈更新工程被視為首要工作,以利建設臨港區域成為新商旅中心。
3.基隆市不僅力求改善運輸條件,結合交通工具推廣觀光也是施政主軸。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