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期|2023.10.16|記者:歐彥君
守望精神家園~第9屆兩岸非物質化遺產月暨旅遊推廣 活動圓滿成功

「守望精神家園〜第9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旅遊推廣」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主辦,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翰雅文化顧問有限公司承辦,本屆展演活動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舉辦,已於10/15圓滿結束。此次活動以「魅力青海」為主題策劃展覽,推介大陸青海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旅風光的獨特魅力,特選青海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以及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等非遺精華,透過展覽、演出以及傳承人技藝演示等方式精彩呈現。此外也安排體驗式的工作坊,由青海非遺傳承人親自示範並指導事先報名的民眾,實際領略青海與眾不同的非遺工藝的奧妙,還有快閃演出、文化講座等豐富的活動,獲得熱烈回響。

▲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魅力青海‧中秋聯歡」啟動儀式,貴賓合影留念。前排貴賓身披來自青海非遺傳承人的迎賓之禮―白色哈達,象徵吉祥、純潔、歡迎之意。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 於高雄佛光山、桃園土地公文化館盡現風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盛大舉辦「魅力青海‧中秋聯歡」啟動儀式,期間為秋節假期3日連演揭開序幕。儀式上,青海非遺傳承人及演員帶來4項精彩演出,其中由花兒傳承人演唱青海地區廣泛傳唱的歌曲《雪白的鴿子》、《白棉花》,高昂且充滿情感的歌聲觸動民眾的心靈;傳承人帶來扎木聶名曲《阿瑪萊》彈唱,美聲齊發;流傳於藏族民間的白嘎爾說唱由傳承人臉戴面具、手舞五彩拐杖,精采絕倫的演出令人驚豔,讓人著實感受到這股中秋佳節襲來的青海魅力。現場轟動,掌聲不絕於耳。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文化交流得以提升大家的文化底蘊、視野,藉由此次展演機會,讓大家認識更多青海的美麗之處,無疑是一件歡喜事。文化評論人林谷芳教授表示,展演活動基於4個特殊點,首先是時機點,特別是疫情後的中秋;第2是地點,在佛光山佛門聖地,法師信眾心懷傳播文化使命,彰顯人間佛教精神。第3是特殊的人與因緣,由與台灣結緣多年的田青教授促成此活動。第4是特殊的青海民族文化,強烈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也讓大家再次認識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展演總策畫田青教授則表示,在這個全體華人心中最美好的中秋佳節,意義非凡。守望精神家園活動系列傾盡兩岸各方努力,使彼此消弭不理解的地方,得以齊聚一堂,實屬一樁美事。

「魅力青海˙中秋聯歡」活動期間,每日安排青海傳承人在佛陀紀念館本館演示堆繡、土族盤繡、剪紙、唐卡、銀銅器及鎏金技藝等罕見的傳統技藝;並在禮敬大廳進行每日3場的快閃演出,帶來「花兒」演唱、藏戲歌舞、藏族扎木聶彈唱、熱巴舞、安多則柔、白嘎爾說唱等節目,佳評如潮。

守望精神家園〜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的系列活動開辦以來,已經有湖南、廣東、貴州、甘肅、內蒙古、山西、廣西等省份組織來台展演,囊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瑤族、朝鮮族、土家族、白族、壯族、維吾爾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薩克族等各民族非遺文化,都在歷屆活動中盡展風華,為全台民眾帶來精彩的文化旅遊饗宴。「守望精神家園」系列已成為兩岸文旅交流中最受好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共期未來更緊密的互動交流。

▲田青教授帶領青海非遺傳承人接受禮讚。(左起)扎西才讓、李娟業、馬全、胡生存、田青教授、蘇曉莉、柳晴雯、何滿、完德尖措。

▲傳承人多杰、仁青東智、拉松杰、完么吉、南措加進行札木聶彈唱,札木聶藏語譯為「美妙悅耳的聲音」。

▲傳承人看本加、項秀才讓、更藏札西、加羊才讓進行白嘎爾說唱《如願》。

情繫三江源 大美青海情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大受歡迎

青海位於青藏高原地區,為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之源」,是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的重要源頭地區之一。別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多元的民族風情,發展出青海精彩的民俗藝術與傳統技藝。「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精選罕見的掐絲鑲嵌琺瑯唐卡、青繡、河湟刺繡、河湟剪紙、河湟皮影、黑牛毛帳篷、藏香、銀銅器及鎏金工藝、加牙藏族織毯、藏族與土族服飾……等各項傳統技藝精品展出;並透過文圖與影片介紹青海重要的民俗藝術,包括被列入聯合國非遺代表作的民歌「花兒」,格薩爾王說唱藝術等。

熱貢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是青海黃南熱貢地區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的綜合藝術奇葩。主要包括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熱貢藝術以藏傳佛教故事、藏族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史詩等為主要內容。

河湟皮影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皮影戲屬傀儡戲的一種,青海人稱其為「影子」、「皮影兒」,主要分布於青海東部地區。河湟皮影有獨立成熟的板腔體聲腔體系,有專用的弦索音樂曲牌、打擊樂曲牌。皮影人物造型獨特、形象逼真,由11個部件組成。多在民間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各類活動中演出。

黃南藏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藏戲是帶著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戲劇,形成於14世紀,流傳於青藏高原。黃南藏戲是青海黃南地區藏族戲曲劇種,屬於安多語系藏戲的一個重要支系,其手法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了黃南寺院壁畫人物形態,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間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等,形成黃南藏戲獨有的藝術風格。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大陸「國家級」非遺項目)

為青海省湟中縣的地方傳統技藝。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的製作工序極為繁雜,包括下料、焊接、砸、灌膠、構圖、拋光等;鎏金工藝的製作程序有煞金、抹金、開金、壓光等。經過這些繁複的技藝施作之後最終才能形成一件銀銅器作品。

柏郎香碧藏香(青海「省級」非遺項目)

主要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傳承。藏香是由多種名貴藥材搓揉而成。因在製作中不傷害生物和獨特的原料配方而受到當地群眾的青睞。所製成的藏香產品有滅菌、驅除污濁之氣、預防感冒、安神等獨特功效。

▲黑牛毛帳篷製作技藝傳承基地負責人扎西才讓此次也現身展場。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