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方面,自2004年10月由清泉崗直飛首爾包機航線之後,華信又陸續由清泉崗直飛日本各地、香港及澳門等包機航線。王華宇表示,會選擇台中作為華信航空營運基地,主要看準台中與周遭各縣市,高達5、6百萬旅客與商務人士的需求。
他同時進一步指出,目前台中清泉崗機場,硬體、軟體有很大限制,像是國際航站大廈須等2008年才會正式完工,飛機修護棚廠不敷使用,甚至出入境大廳沒有區分國內與國外旅客,必須等國內班次起降之後,才飛國際航班,因此國際航線幾乎都在晚間起降,而且機場限制每天僅容納40航班起降,因此幾乎不可能有國際定期航班,只能用包機型態因應。所以,清泉崗機場,要轉型為國際機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看準未來兩岸直航商機,華信評估還是須先取得中部佈局的契機。
目前華信國際線包機,1年多來已由清泉崗飛出102架次包機,2006年春節期間也將有5班往仁川之包機航線。2006年度已規劃,1/18~3/12台北-九州包機,3/19、3/22台北-能登包機,3/26、3/30台北-新瀉等包機航線,並期望2006年4月開始,能以定期包機方式經營清泉崗往香港及澳門等區域航線。
因應趨勢 調整企業體
針對目前華信績效部分,王華宇說,華信在2004年之前,已連續5年虧損,顯示國內航線經營上遇到很大困境,如果再加上2006高鐵通車,台北-台中航線甚至會一厥不振,目前台中機場從水湳遷至清泉崗,華信北中客源已下降50%,只有台中-馬公營運最好,甚至連台中-金門航線都有虧損。
2005年華信則開始獲利,盈餘達到新台幣1億元。最主要是因為透過母公司華航的協助,進行財務結構調整,並將之前虧損的航線,交由資源眾多的母公司華航來經營,像是台北-清邁航線目前已由華航經營。華航與華信在整體資源搭配與共享方面,有良好的合作,並以共同增進集團營收為主要目標。
從1997年開始,國內旅遊人數每年以8%比例下降,目前華信為因應國內客源流失,除了持續成本下降與品牌經營之外,王華宇表示,「還是最期待兩岸直航,將國內萎縮市場能量轉化成區域性國際航線,並且未來會在兩岸三通的議題上與母公司華航密切配合,以發揮集團的綜合效益。」
2006年經營方向,將藉由日本包機炒熱市場,以及持續強調社會公益形象。像是2005年12月2~15日華航與華信於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來台期間,免費贊助航務代理及地面作業;及12月11日「送愛心到原鄉」義賣活動,顯示出華信航空致力於社會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