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委員林英明、委員藍雪花、前台北市政府法務局消保官邱家梁、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副理事長暨旅遊糾紛調處委員會主任委員藍一晴、秘書長吳美惠、委員張雯雯。
2023年7月,交通部觀光署正式委任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以下簡稱品保協會)受理旅遊糾紛調處職務,同年品保協會開始推動「調處委員職能認證培訓」,並以降低旅遊糾紛為首要目標,盼提升旅業品質、保護消費者權益。為持續增進同業應對旅客糾紛之專業能力,品保協會特於北、中、南舉辦旅遊糾紛教育訓練課程,台北場於11/18舉行,並以「消費者保護法及旅遊案例」、「個人資料保護法」為題,透過專業講師以法規切入並佐以實際案例分享,讓同業在面對相應情況時能夠尋求更好的解方。
品保協會副理事長暨旅遊糾紛調處委員會主任委員藍一晴表示,目前案件處理多為行程解約,其次為票券,今年度則以東北亞、東南亞、長程線為多。自2023年7月至今,平均1年糾紛調處案件數量約2千件,因此需要讓更多人了解糾紛事件的起因,從根本解決問題以降低糾紛的產生,而透過舉辦專業培訓課程,更能將相關資訊更加普及,從而降低事件發生率。藍一晴指出,相較過往糾紛調處的流程,現案件直接經由品保協會處理,更能加速案件處理效率。成為調解委員須經過28小時的課程訓練,除專業培訓課程外,未來也會開設座談會與實習課程,讓參與業者能透過實際參與加速了解調處流程,在調處過程中不但能訓練危機處理能力,亦能避免同樣問題的產生。此外,經由北、中、南區業者的加入,在案件調處上也能更加及時去服務各地業者,以達成提升旅遊產業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宗旨。
.jpg)
▲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舉辦北、中、南區旅遊糾紛教育訓練課程,台北場吸引百位業者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