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期|2021.02.01|記者:王政
5場座談會、1場新創遊程展示 2021疫後觀光轉型論壇展現台灣觀光新能量

交通部觀光局面對疫情所造成全球性產業經濟重大影響,不斷思考如何凝聚觀光相關產業及民間共識,以「台灣防疫及振興旅遊成果」以有效協助業者轉型,因此特別舉辦「2021疫後觀光轉型論壇」,透過趨勢分析專家、各部會、KOL及轉型成功業者參與讓議題發酵,鼓勵觀光產業及早掌握後疫情時代的競爭優勢,以台灣獨特且強健的觀光實力,翻轉2020年逆境。除了論壇的首日起手式是由7位部會首長進行圓桌會議討論,更舉辦5場座談會及1場新創遊程展示,讓產業看見台灣的發展潛力。

▲交通部部長林佳龍(中)與新創遊程展示的與談人合影,向市場展現交通部推動的觀光圈成果。

數據、媒體看疫後市場與旅客需求改變及因應 透過危機入市看產業服務改變 國際友人如何看台灣觀光品牌 多方面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從數據看疫後市場結構改變及因應 重點整理:以數據為基礎,結合數位轉型,深化國旅市場

1. 觀光產業「數位轉型」是必經的路,數位化、數位優化到數位轉型逐步推動升級。建構夥伴、輔導機制,以達觀光立國之目標。
2. 以消費者視角再深化及重新思考建構國旅市場供需,政府蒐集產業及部會提供數據,並建構open data平台提供產業發展與新創運用,這也是觀光主流化具體落實之要項之一。透過數據資料帶領觀光產業轉型,讓台灣轉化為數據大國,再升級為觀光大國。
3. 觀光局改制「觀光署」應有相對應部門(如:數位發展組)及公設法人智庫(如:台灣觀光研究院)等機構之設立,加強數位發展的力道。
4. 交通部應思考仿效經濟部透過持續編列「科專計畫」年度預算,來推動觀光產業數位轉型。

▲(左起)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VISA總經理趙麗芳、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地方創生服務處處長洪毓祥、工業技術研究院博士林錦陽、LINE台灣電子商務部旅遊服務負責人林師歡。

從媒體看疫後旅客需求改變及因應 重點整體:精緻深度旅遊成為下一步

1. 觀光是平台、載具,藉由「觀光為用」之體驗經濟,創新開發各產業商機。精緻深度旅遊,應滿足消費者慾望組合及主張、強調體驗價值與獨特性,以滿足消費者休憩旅遊需求。
2. 從供給端來看,疫後時期之單人、安全、彈性邊境與在地化旅遊將是未來發展趨勢。可考量透過活動以加入運動、美學、知能等元素,將各觀光圈(點)串連點成線、成面,並點綴顏色(特色),提供區隔化之不同的體驗產品。
3. 深度精緻旅遊方面,「在地化」強調細緻度及品質,以「故事化」加入體驗元素,讓消費者參與體驗;「智能化」數位轉型,營造友善與便利環境;「價值化」以美學、策展,將旅遊目的地及產品輔以地方創生、文化加值。
4. 在需求端,旅程中透過感動,自動自發達到責任旅遊,「讓旅行成為改變社會環境的力量」。

 

 (左起)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薰衣草森林執行長王村煌、微笑台灣副總編輯李佩書、GQ全媒體總編輯杜祖業、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張漢寧。

從危機入市看產業服務改變及因應 重點整理: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1. 台灣觀光具有獨特多元風貌待深掘,應持續深入發掘看見不同的多元樣貌。
2. 旅遊不僅僅是單純的觀光,是整個產業服務能量的總和。
3. 政府推出紓困方案後,後續觀光振興更為重要,政府與業界應有策略性整合及規劃。
4. 觀光除了跨部會合作外,更需要政府、民間單位及所有平台的整合共同推動台灣觀光。

 

▲(左 起)老爺集團執行長沈方正、亞果遊艇集團董事長侯佑霖、雄獅旅遊集團董事長王文傑、晶華酒店董
事長潘思亮、AsiaYo執行長鄭兆剛。

從國際友人看觀光品牌改變及因應 重點整理:在地驕傲,世界知道

1. 國際旅客的軟硬體旅遊環境還要再加改善,尤其是各旅遊網站必須提供足夠的英語旅遊資
訊,使旅客可以自行規劃他的旅遊行程。
2. 現有觀光品牌是否適合疫後的觀光行銷,宜儘快檢討,找到行銷台灣最恰當、有共識的新
品牌。不同的市場仍應依客源對象,擬訂不同的行銷策略及行銷品牌。
3. 台灣的防疫表現傑出,有效提升台灣的知名度,台灣應該利用這個時機進行台灣的觀光宣傳,包括在各主要及潛在市場利用Youtuber或影視行銷。
4. 北中南東等各區域的觀光資源整合、友善旅遊環境、發掘魅力賣點、行銷品牌定位等,應該積極規劃超前部署。
5. 健康安全是疫後國際遊客的基本要求,疫後國際宣傳也該仿效日韓泰星即時展開,超前準備、持續進行。

 

 (左起)台灣觀光協會副會長蘇成田、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旅遊Youtuber圖佳、Enjoy TV 新媒體電視平台執行長拿汀周學立、新亞旅行社副總經理張雅琇、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王全玉。

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重點整理:透過民間力量創造台灣新品牌價值

1. 永續發展須將旅遊產業和地方產業相互結合,正確地傳達在地的故事,尊重居民現有的環境,旅行社應扮演良好溝通橋梁。
2. 政府預算有限,民間力量無窮,疫情尚未結束,業者思考轉型,用心找到與旅客連結方式,傳遞產品的價值。疫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點,讓觀光產業重新思考「品牌」價值。
3. 疫後,看見不一樣的觀光遊樂業,發展園區生態教育與觀光的結合,利用低碳旅遊及環境教育課程推廣企業環保理念及形象,以迎合國際綠色消費之旅遊趨勢,並持續與遊客連結,發展永續觀光及品牌深
耕,創新園區加值服務,創造新商機。

 

 (左起)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祕書長楊景棠、台灣潛水總監陳琦恩、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本質旅行總經理李俊頡、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董事長劉瑞都。

別開盛面 邀請各部會、各觀光圈設攤展示最新亮點

▲經濟部觀光工廠。

▲中彰區域觀光聯盟

▲日月潭觀光圈。

▲雲嘉南濱海產業聯盟。

▲屏東觀光圈。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