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期|2022.10.31|記者:張偉浩
借鏡台日鄉鎮交流案例-壯圍沙丘生態園區觀光發展願景規劃

▲(左起)魚樂天地鄉鎮應援團執行長何立德、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欣怡、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創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莊育鯉。

借鏡台日鄉鎮交流案例-壯圍沙丘生態園區觀光發展願景規劃

▲ 魚樂天地鄉鎮應援團執行長何立德。

壯圍鄉是蘭陽平原之海岸廊帶,有魚塭、海岸、田園、沙丘等景觀,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特產哈密瓜及青蔥,而稻米的產量更名列台灣3大米倉之一,也是宜蘭縣重要養殖區,包括石斑魚、龍虎斑、白蝦、九孔鮑等品質優良在地水產品。魚樂天地鄉鎮應援團執行長何立德表示,透過壯圍沙丘之「青年築夢聚落」,以壯圍遊客中心為起手基地,不斷挖掘在地特色DNA,讓更多的農漁青創事業擁有更多發揮空間的大舞台,讓滿懷希望回鄉的青年們,有機會可以盡情揮灑創意,進而為大東北角增添地方色彩、增添質感。

「千葉館山,地産地消」案例 地域性活化策略帶動鄉村發展

目前「青年築夢聚落」串聯大東北角轄區與週邊共計19個鄉鎮,並且透過設立鄉鎮品牌概念,述說產地故事。何立德指出,壯圍創生累積地方合作共識與決心,包括小旅行商品及創新服務設計工作坊、壯圍海岸廊帶文化特色共識會議、地方產業共識工作坊等,讓觀光圈整體之成員能逐步在此集結發輝,揮別單打獨鬥的模式,以策略夥伴關係攜手努力。

分享會中,何立德也以日本案例—「千葉館山,地產地消」,以觀光結合地產地消、推動外國人訪日帶動「人流」,並利用館山既有的優勢、設施和地域性活化策略帶動鄉村發展,值得作為台灣漁村活化的參考案例。

強調「共同發展」的重要性 將旅服中心擴充加強推出2.0

最後,何立德強調「共同發展」的重要性,不僅只是一個場域或一位設計師形塑角度或是單一展覽或活動的效益貢獻,應該是「公私部門通力共同合作」的開局,是群體持續努力的階段性成果。未來旅遊服務中心之場域空間也將功能擴充加強,計畫推出2.0版本,包括建置觀光遊客服務系統、觀光人才與事業育成系統,增設地方旅遊「借問站」服務據點,以永續旅遊接軌ESG、CSR,導入SDGs,符合國際觀光市場發展趨勢。

日本鄉鎮推動案例—日本區域性設計發展
海大海洋文創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莊育鯉

地方特色產業意象是人們對場域(Land)有了長時間接觸、認識、經驗、關心與愛護,從抽象、中性、無意義的空間轉成具象、有感情、有意義,經過長期感受而對地方產生深刻的感受,產生記憶的過程。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創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莊育鯉表示,地方特色產業,是指依據當地氣候、地理資源、歷史故事、傳統技藝、種族風俗所發展的經濟活動,具有獨特、唯一、歷史、文化的特性。經地方再造3階段:地域品牌再造、地域產業振興、地域創生,讓產品經過規劃設計,創造人、物、經濟的流動後,促進地方公共建設、規劃區域交通,吸引居民居住,在地就職。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創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莊育鯉。

重新包裝10項石垣島名產 網路舉行設計公募吸引關注

分享中,莊育鯉以Loftwork株式會社與石垣市共同推動的專案為例,透過島上產物,再發現島嶼魅力,並重新包裝10項石垣島名產,共同開發名產新風貌,傳達石垣島特色。以及尋找只有島上才有的時光,重新思考石垣島活動體驗,打造嶄新島上旅行行程。因此,專案特別針對島上業者實施説明會,選出10項名產,與在地業者進行訪談,了解產品背後故事與特色細節,最後在網路上舉行設計公募,讓全日本的設計師參與比稿提案。

莊育鯉指出,選定的名產一定要是使用石垣島和八重山諸島的材料,富有商品潛力,具有獨一無二的歴史特徵,並活用在地傳統製法,與生產者合作,才能真正代表石垣島特色。而透過網路舉辦設計公募的方式,除了可以認更多日本人知道石垣島這個地方之外,也能在網路上引起更多的討論與關注,進而吸引旅客慕名前往旅遊,購買再地產品帶回日本各地作為伴手禮,創造石垣島旅遊聲量。

孕育蘭陽平原大河流域-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欣怡

財團法人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15╱11╱23成立,由林敏雄董事長及全聯集團各公司為營運傳藝園區出資成立基金會,以提升文化生活品質、健全傳統藝術發展環境為宗旨。2016╱3╱30與文化部簽約,接手傳藝園區經營權。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欣怡表示,傳藝位於宜蘭五結冬山河畔,占地24公頃,5年經營下來,參加財政部金擘獎與文化部文馨獎,分別拿下優等獎及金獎,另金擘獎也同步獲得雙語卓越獎及公益獎。每年約1,200位(工藝及表藝)藝師於此展演及交流,吸引約485萬人次參訪,創造宜蘭每年約13~18億觀光財,表現相當亮眼。

▲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欣怡。

將利潤回饋給社會 藉此生生不息之循環模式

秉持全聯實業及旗下基金會一貫之經營風格,以社會企業之精神經營宜蘭傳藝文化園區。希冀能建立自主營運的模式,將獲得的利潤再繼續回饋給社會,藉此生生不息之循環模式,打造專案法人有機經營機制。也以基金會作為專案法人型態,較公司組織更能專注於各類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推廣,若有盈餘亦再投入於園區,使園區有源源不絕之能量,啟動文化園區應有的媒合、運轉機能。

.與在地共好 實踐美好生活 創造永續旅遊

羅欣怡指出,園區分為3館、3街、3建築,除了有各店家工藝師展演,以及接班人工坊14位結業藝生的動態演出之外,還有柑仔龜保平安特展、鉛字裡有緣特展、巧藝館—泡茶席、傳藝動物園、蟠龍燭台展、工藝日常靜態展,成為遊客、外交使節、國內外知名學者、貴賓來訪時之交流與介紹台灣工藝之平台。此外,宜蘭傳藝文化園區每年撥付固定支出修復園區內的3棟傳統建築,並與在地文化信仰連結,復刻柑仔龜、香案、平安粥,以及歌仔戲推廣、林午銅鑼、大駐園等表演藝術,邀請宜蘭在地設計╱文創單位協力舉辦展覽與市集,希望與在地共好,實踐美好生活,創造永續旅遊。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