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地形,成為高山密集度名列前茅的島嶼之一,超過60%土地面積被森林覆蓋,其自然資源與觀光發展潛力不容忽視,加上悠久的島嶼文化、人文歷史等元素加持,皆成為觀光行銷的最強優勢。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 陳盛山
雖坐擁豐富的觀光優勢與發展利基,然而台灣觀光如何將自我優勢投射到國際行銷的軌道上,進而達到真正的國際化,卻仍有一段長遠的道路需要邁進。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指出,面對後疫情時代,如何用國際旅客懂得的語言行銷,看得懂的圖騰符號加持,是台灣觀光推廣與邁向國際化的必經課題。一如目前已經有5個經過國際慢城協會認證的鄉鎮,包含花蓮鳳林、苗栗三義與南庄、嘉義大林,以及屏東的竹田鄉,已經名列亞洲第3多慢城的行列,甚至遠多於同樣擁有慢城認證的日本、紐西蘭、澳洲,台灣應擴大該項優勢,從點、線、面的方式促使更多鄉鎮獲得認證,打造成更全方位的慢城網絡,才能使各地與國際接軌,成為國際觀光客的旅遊首選。
於此同時,過去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所提出的18個世界遺產潛力點,也可作為國際觀光的行銷主軸之一,陳盛山強調,透過國際旅客更為熟悉的「國際語言」行銷,使其了解到台灣也具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條件與資格的世界級景點,有效抓住目光、勾起到訪深度旅遊的意願,與國際成功接軌。
▲澳門不斷強調美食之都的國際形象,邀請觀光客品嘗在地的多元美食。
打造慢城龐大的國際網路 推動「一縣市一慢城」的策略目標
對比社會的快步調,越來越多人開始嚮往慢生活的樂趣,在「好好享受生活」的概念下,開始興起慢食、慢活、慢城等多元的「慢」經濟。慢城之所以受到國際的追捧,能在短短20年期間發展出全球287個城市獲得認證,在於其能有效解決城鄉發展差距,在保有自身優勢的同時,亦能讓在地的特色被看見,從經濟、觀光、農業等多層面進一步帶動該區域蓬勃發展,並且與全球倡議的永續發展SDGs呼應,從根本面強化地方的發展。
陳盛山指出,慢城帶來的影響可分為內外兩大面向,對外,能彰顯在地亮點,以在地的人文、歷史、特色為本發揮城市的特色,如同國際慢城組織(Cittaslow International)的LOGO,讓蝸牛牽引著城市邁進。對內,則是成為解決城鄉差距、老年化問題、青年回流、居民意識提升、地方經濟活絡的解方,這便是開啟台灣新社會運動的過程。
從國際觀光行銷來看,慢城的推動其實與社區營造有著高度關係,更與台灣各部會在推動的地方創生、農村再生、工藝之旅、部落旅遊、客庄小旅行互相連結,台灣至今已經有5個國際慢城散布於中、南、東,卻沒有進一步整合資源並與國際宣傳接軌,等同於坐擁寶山而不自知,實屬可惜。因此,如果政府能有效提出相應策略,吸引各縣市政府積極投入輔導轄下的鄉鎮,盤點出適合國際慢城規範的鄉鎮送交評選,以此擴大台灣國際慢城的網絡。
陳盛山為此特走訪各縣市盤點具備慢城發展潛力的鄉鎮,透過符合慢城人數的限制,以及具備相應的發展潛力,希望持續強化慢城的數量,包括新北平溪、烏來、石碇;桃園復興、新屋;新竹內灣、北埔;台中新社、后里;彰化田尾、田中、芬園、花壇;南投鹿谷、魚池;雲林古坑;台南白河、學甲、後壁;高雄美濃、田寮、內門;宜蘭五結、三星;花蓮瑞穗與富里;台東鹿野、池上、東河。
欲將慢城當作國際觀光行銷主軸之一,需推動「一縣市一慢城」的策略目標,藉由與亞洲國家迥異的選拔模式,改以由上而下的選定、協助輔導、申辦認證、支持鄉鎮的慢城經營,進行國際行銷。
行銷世界遺產潛力點 讓世界看見台灣之美
在國際行銷的工程中,找出能被國際旅客熟悉的主題作為支點,才能有效撬動旅客出遊的意願。如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決議《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希望將世界遺產地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保護具有傑出普世價值的自然遺產及文化遺產免於損害威脅,並向世界各國呼籲其重要性。台灣雖擁有許多世界級景點,然而因為兩岸政治議題等國際因素,使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未能將台灣評選出世界遺產,這些具有普世價值的遺跡、建築群、自然景點便無法獲得世界的關注。
因此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2002年起,便積極徵詢台灣專家意見,並廣邀縣市政府與地方文史工作室提報,一同推薦具「世界遺產」資格的潛力點名單。經過多次會議的探討後,統整出太魯閣國家公園、棲蘭山檜木林、卑南遺址與都蘭山、阿里山森林鐵路、金門戰地文化、馬祖戰地文化、大屯火山群、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紅毛城及其週遭歷史建築群、水金九礦業遺址、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台鐵舊山線、樂生療養院、桃園台地陂塘、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排灣族及魯凱族石板屋聚落、澎湖石滬群、玉山國家公園等,共計18個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陳盛山指出,勿因尚未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登錄於「世界遺產名錄」上,而妄自菲薄,沒有自信將18個世界遺產潛力點推廣至國際行銷的舞台上,倘若能透過遊程串聯、行程規劃,進而將其作為國際行銷的選擇之一,便能有效提升國際的興趣與關注度。
▲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曾盤點出18個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可以作為與國際接軌的行銷選擇。圖為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善用世遺潛力點、慢城等國際認證 讓台灣與UCCN的7大領域之都接軌
翻開國際在觀光推廣的工作上,獲得多項認證的城市有時更能抓住國際目光,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便囊括了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設計之都、電影之都、美食之都、文學之都、媒體藝術之都和音樂之都7大領域,許多知名城市皆獲得認證後,成為國際觀光行銷宣傳的重點武器之一。獲得慢城認證的全州,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美食之都的認證,加上自身知名的韓屋村,以及韓國觀光公社的大力推廣,從美食、文化到生活模式,以全方位涵蓋的方式抓住旅客目光。同時,釜山也以電影之都的形象,逐漸成為亞洲電影重鎮,澳門亦不斷強調美食之都的國際形象邀請觀光客品嘗在地的多元美食。
台灣坐擁慢城,亦有世界遺產潛力點,加上22個縣市、368個鄉(鎮、市、區)的龐大資源,應該將其分門別類推至國際行銷,對內則從點、線、面匯聚在地旅遊特色,進而擴大成國際慢城的旅遊魅力,最終讓各縣市能形塑出符合聯合國UCCN的7大領域城市特點,成為觀光宣傳的國際行銷最強助力,才能找回台灣在國際行銷宣傳的優勢與主軸,有效帶動國際觀光客回流。
▲釜山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評為電影之都,逐漸成為亞洲電影重鎮。
▲獲得慢城認證的全州,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美食之都的認證,加上
自身知名的韓屋村,從美食、文化到生活模式,以全方位涵蓋的方式抓住旅客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