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空大茶壺餐廳「阿義師」張侑霖。
台灣的茶從叱吒國際貿易到走入常民生活,成為人手一杯的手搖飲,茶葉及相關產品也絕對是台灣知名伴手禮,曾經是台灣鐵觀音最大產區的「木柵貓空」,早期當地居民以種植茶葉維生,讓茶文化在當地深深扎根,多年後更逐漸轉型開設茶莊,並把茶葉融合料理中,讓來訪旅人能喝好茶、吃好菜,成為無數民眾假日休閒漫步的後花園。
在這轉型過程中,人稱「阿義師」的張侑霖研究以茶入菜,做出屬於貓空的創意與人情,曾擔任貓空休閒產業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積極活化貓空商圈觀光發展。
▲位於台北市的貓空以「茶山」出名,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及人文歷史。
從殺魚工到飯店主廚 堅守世代傳承的餐飲使命
張侑霖從小出身在木柵貓空山區,家庭以餐飲與茶農為業。1980年,台北市政府推動休閒農業成立觀光茶園,開始加強茶園地區的各項建設,吸引許多年輕人回流茶山發展,成為打響貓空休閒文化的第1支箭,並促使「大茶壺餐廳」的創立。
最初的大茶壺餐廳是由阿義師的爺爺所開設,當時生意主要以茶葉蛋、冷飲等,能滿足登山客飽腹的簡單小點為主。直到1988年,餐廳開始轉型做土雞城料理,成為貓空當地首間複合式餐飲。
「身為長孫,我很早就知道我有這個使命要做!」阿義師表示,從高中就讀食品加工科開始,便積極考取相關證照,高二、高三時期出來開店,慢慢培養出他對料理的興趣。畢業回到北部工作,他從最基礎的殺魚工做起,所有事情從做中學,一步步爬至飯店的主廚職位。
28歲那年,在台北經營餐廳的阿義師,被爺爺找回接手大茶壺餐廳,並開始進行轉型,運用自身廚藝以及貓空茶山特色,透過長時間的研究與實驗,將茶香與菜香完美融合,一舉成為貓空超人氣茶餐廳,更吸引Discovery《台灣特色美食》節目進行專訪。
▲大茶壺餐廳將茶香與菜香完美融合,吸引Discovery《台灣特色美食》節目專訪。
Discovery採訪 翻轉貓空茶餐刻板印象
接管餐廳時,他便許下承諾:「想做真正能吃得到茶香的料理」,因此阿義師不僅研究各式茶葉的特性,還運用不同茶種產生出的香味,以及茶葉發酵程度的調配,細心設計料理順序與搭配。最終規劃出茶、花卉、水果料理為3大主題的創意菜品,推出一道又一道的特色佳餚,包括武夷岩茶燻雞腿、翠玉茶鑽蝦、茶葉炒飯、四季春茶燜豆腐、波斯菊薰香子排等,讓顧客在每一道料理中都能感受到台灣自然的脈動,成為行銷貓空茶文化的第2支箭。
▲大茶壺餐廳以茶、花卉、水果為3大主題推出多樣創意菜品。
▲將菜色製作成便當的形式,提供給更多民眾品嘗特色美食。
配合政府政策 再擦亮貓空觀光印象
張侑霖為協助當地觀光發展,他透過與商圈業者的交流,了解如何營運地方觀光發展。
為了強化在地競爭力,2004年創立「貓空商圈協會」,於2015年成立貓空休閒產業社區發展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配合政府政策,整合當地茶農、觀光、餐飲業者。且分享茶料理菜單給當地業者,希望整個貓空區域受益。
張侑霖指出,協會重視ESG訓練、導入創新觀念,提供企業福委活動,讓年輕人回流、青農返鄉,目前協會共有48位青農回到貓空,並全力配合公部門政策,積極活絡商圈發展,吸引年輕人在此發展商機。
其中,台北市政府著力很深的知名品牌「三貓計畫」,透過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貓空纜車結合貓空茶文化,以「走靜貓空」的形象,讓旅客深度了解貓空在地產業與地景交織的歷史文化,提供全台民眾乃至全球旅客,一個台北大自然體驗。配合貓空因生態豐富、綠色運具完善齊全,已成為大型企業進行ESG活動的重要場域,越來越多的國際旅客也走進貓空。貓空在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下,形成台灣茶山慢旅的獨有DNA,勾勒出專屬貓空的「特色山城」風貌,每年吸引200萬以上海內外民眾造訪,貓空小旅行也是台北慢生活的最佳體驗。
▲貓空生態豐富、綠色運具完善,成為大型企業進行ESG活動的重要場域。
▲貓空休閒產業社區發展協會與台北市觀傳局、SUNMAI金色三麥聯合推出「台北貓空鐵觀音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