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期|2022.02.14|記者:編輯部
旅奇社論

當邊境準備開啟時 台灣觀光該如何應對

新冠肺炎新變種Omicron攻破全球各大洲,其實並不讓人意外,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走上「與病毒共存」的道路,對於病毒檢測形同虛設,尤其年輕人更是把新冠視同一次重流感,因此「Omicron是上天賜給人類終結Covid-19疫情的聖誕禮物」,這種說法在歐美各國不脛而走。
Omicron感染者整體為輕症的說法,還需要世界各國的進一步檢驗,然而在尚未找出解決方法前,2022年勢必仍是國旅的年度。

《旅奇週刊》曾於今年年前專訪時發現,包括許多國際組織、大型飛機製造商等,都預估疫後經濟完全復甦應落於2026年,因此整體歸納下,國際區域型的旅遊期程將落在2023年,2024~2025年則開始國際全線開放,預估直至2026年市場才能重新恢復過往疫情前的整體商序。

雖說整體預估看來,仍有一段長期的拉距戰,但世界旅遊與旅遊理事會(WTTC)也曾指出,若能允許接種完整疫苗的旅客自由移動、用數位疫苗證明加速流程、確保全球疫苗平均分配,以及各國承認世衛組織授權的所有疫苗等前提,今年將可為觀光產業恢復超過4,70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亞太區的旅遊行業復甦程度超過36%,超越世界許多地區30.7%的平均水平,增幅達到5千億美金。

對於身處在亞洲核心地位的台灣而言,若將Omicron視為結束這個全球大規模疫情的最終章,應該先做好哪些準備?

中央部分需先確立「清零政策」和「與病毒共存政策」的發展走向,並在擴大疫苗施打率外,更需確認完善的公衛體系、醫療資源盤點與普遍社會的共識。於此同時,加速推動國民/國際入境客的數位疫苗護照系統,及官方版旅遊移動APP系統,以管控國際入境客行蹤。當一切就緒後,便能逐步展開國際入境客試點計劃,以此匹比亞洲乃至全球各國已展開的國際觀光計畫。

地方政府則是將「營造一個令觀光客安心的旅遊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包括為轄區內的觀光場域提供合格的防疫認證、倘若染疫如何設置斷點來阻斷傳播鏈,以及同行旅客後續的安頓等。

旅遊業者方面,則應掌握未來國際旅客或台灣民眾的旅遊需求與動向,由於疫情導致生活模式重新洗牌下,未來旅遊的型態將進入全新的面貌,包括小團體將成為主流,該旅遊區域的醫療體系是否完善、危機處理是否迅速,都是需要未雨綢繆並優先評估。

Omicron或許能為這場疫情畫下休止符,但也可能是另一個變種的新起點,作為無法控制疫情走向的台灣而言,或許將自身不斷武裝,持續加大整體競爭力,才是上上之策。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