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期|2022.03.07|記者:編輯部
蔡總統您看懂了嗎? 當觀光立國大戲即將登場 旅行社是最主要的主角卻是從缺

台灣正悄悄上演貽笑世界的一齣戲碼

2020/3/19,為了防堵Covid-19疫情在台擴散,在交通部觀光局的發函之下,明定自當日起便禁止出團及接待國外旅遊團,也宣告台灣正式進入關閉邊境的行列。

隨著700多天的日子過去,台灣的邊境開放終於迎來曙光,疫情指揮中心宣布3/7起正式針對必要來台投資的商務客,可循「商務泡泡」的模式免隔離,但先決條件仍須觀察疫情是否「可控」,以滾動式的方式調整隔離天數。

看似最糟的情況即將過去、觀光產業即將迎來生機,但實際探究下,卻發現整體情況卻仍舊嚴峻,商務客的開放,對產業來說宣示意味高於實際挹注,真正的組團出入境時程主管機關仍尚未拍板定案,觀光業也只能繼續為生存而拚搏。

最壞情況遠不只如此,在台灣的邊境開與關仍在搖擺之際,觀光產業的補助於去年9月起便戛然而止,即便經過公協會多次的請願與懇託下,主管機關的回覆大多是尚未匡列相關經費、靜待國旅券4/30完成清算後,再探討其他振興策略等。對照交通部今年初宣布投入60億元特別預算,針對航空與海運相關產業提供紓困補助,時間至6/30止,雙方際遇大相逕庭。

環顧競爭世界旅遊大國的區域,日本仍維持8成的薪資補助,香港地區則是供給旅遊從業人員定額補助,更不論泰、越、菲、星、馬等國都已經有條件的逐步開放。

回顧交通部於2020年起開始有系列的紓困與振興策略,從過去的1.0至4.0政策,觀光產業可說相當有感,完善的規劃、充沛的支援,都讓業者義無反顧與政府在共同防堵疫情的大前提下,積極產業轉型、拓展國旅。然而此次主管機關的概念,是透過五倍券、國旅券作為振興措施的一環,為產業帶來注意,但實際上國旅券使用成遠低於預期,待使用率甚至達61%,真正使用到旅行社更是遠低於預期,整體來說補助效果可說是杯水車薪。

其次,待4月底國旅券全面結算後才商討後續的振興政策,從規劃、上呈、評估到正式實施,經歷冗長的公部門作業,再到真正推行到市場上時,最快也要6月份,從去年9月便沒有補助的業者,還能再等待這麼長的時間嗎?

雖然在旅行公會全聯會等公協會的強力爭取下,觀光局同意自即日起,將延展過去特色團遊未使用完畢的補助經費,每團金額2萬,原則上提供每家旅行社總公司6團、分公司1團的團體補助,預計至4月下旬為止,但對於產業而言仍舊緩不濟急。

其實跳脫自我思維、站在業者的角度去看,從2年前宣布停止出入團起,便陪同政府一起防疫,即使紓困金額不高,但秉持著企業經營的社會責任,仍不斷苦思如何繼續撐下去。但邁入2022年後,不僅紓困遙遙無期,政府所謂的振興策略也十分無感,總體而言彷彿觀光業被放生,更有面對自然機制進行天擇與淘汰的無奈感。

全台近4,000家的旅行社中,中小型業者佔絕大多數,雖不若大型財團的龐大資源,卻是撐起台灣觀光立國願望的堅強基礎之一,當未來台灣邁向邊境開放時,觀光業卻早已死傷大半,如何觀光立國,沒有預算、就應該爭取預算,保存競爭力,才能觀光立國,試問:「沒有小兵,哪來的國家隊」。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