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政院在院會拍板組織修正草案,因應環境變 遷、國家整體發展及積極回應各界關心議題,經 行政院相關部會間多次討論後定案,許多部會局處將進 行了組織架構的調整,其中,交通部觀光局便將改制為 署。
觀光局的改制,對於台灣的觀光而言,是一大福音, 姑且不論未來升格為署後,人員編制的擴增、預算的增 加等結構性作業將如何調整,單單對於觀光政策的推行 上,觀光署便擁有更多餘裕與策略,不論是設立各地分 署、成立專責國際行銷的「行政法人機構」,以及進行觀光築底的「觀光研訓院」等政策,都能讓觀光局跳脫過往所面臨的行銷障礙,讓宣傳更為彈性,也能加大整體行銷面向。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隨著觀光局的組織調整與升格,將讓目前如火如荼的觀光圈政策持續施行,關鍵原因在於,觀光圈的整體布局,與觀光署的未來規劃息息相關且相互呼應。
為了在疫情期間仍能持續優化台灣的觀光量能,觀光 局自2020年下半年度便開始推動觀光圈政策,這便是旅遊市場十分熟悉的「1.0」階段,由7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作為示範,先行成立10個觀光圈及產業聯盟,讓遴選範圍的縣市政府、管理處、在地業者們相互溝通,為在地賦予新面貌。隨著今年邁入2.0階段後,則改為13個管理處全員啟動,以多點開花的方式,全面翻轉在地觀光。
觀光局針對觀光圈的長遠計畫中,當13個管理處所推動的觀光圈組織逐漸成熟後,便會逐步融合,由鄰近的 觀光圈相互整合,逐步形成北、中、南、東、離島等5大 區塊,所對應的,便是觀光局升格為署後,可望調整的全台分署架構,讓資源更能集中挹注。
因此,對於觀光圈的業者來說,該考量的除了挖掘在 地觀光、盤點資源、串聯遊程、打造自我品牌形象外, 更應該從2個面向去發展。
其一,是以更加開闊的格局去環視周邊區域的資源與 優勢,如何從自身的點、延伸周邊的線,進而融合成一 個完整的旅遊面,藉此對應未來主管機關的規劃,才能 造就自身所處的觀光圈擁有完整的架構能永續發展,而 不是成為被整合的一方、失去話語權。
其次,隨著國境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觀光圈該如何接待未來入境遊客,也成為關鍵,地方的接待量能是否 已整備?自身所適合的客群為何?如何配合中央或縣市 政府共同向國際行銷,進而吸引適合自己區域所屬的客 源到訪,都需要觀光圈預先評估、先行策畫,才能造就商業模式真正的轉動、創造效益,讓組織能持續運行。
觀光圈是個政府為了優化在地的策略,真正的目標是讓在地能永續發展之餘,也能帶動地方旅遊品質的提 升,因此初期階段政府持續供給奶水;然而當在地已從牙牙學語到邁開步伐時,來自政府的這隻手勢必將退 場。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階段,觀光圈業者們需要全面 性且長遠的規劃,讓自己能從嬰兒期到邁入成年階段時 都能穩定踏出每一步,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