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舊有產業活化,是一個國家邁向穩定發展後的 必經課題,隨著時代的更迭下,許多傳統產業走 向沒落,進而造成人口外移、縣市之間競爭力差距擴 大等現象產生,使得越來越多中央部會開始重視所屬 產業的活化與發展。其中農業便在農委會的大力推動 下,逐漸與觀光找到共同語言,開始將台灣農產業多 元面貌呈現在更多消費者面前。
如近幾個週末在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登場的 「農遊超市‧巡迴市集」,便看見經由中央機關的推 動,以及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等單位的從旁協助, 讓農業在生產之餘,透過與遊程的串聯,以接地氣的 方式找到與消費者的溝通渠道,透過分門別類、制定 遊程、打造電商平台上架商品等方式,逐步讓農業邁 向精緻化的多元面貌。
探究農業的深度翻轉分水嶺,最關鍵的政策莫過於 執行超過10年的「農村再生」。回首過去,隨著台灣 走過以農業為經濟築底的風華時期後,社會的經濟需 求逐漸朝二、三級產業靠攏,農業則因為人力外流、 科技取代等多元因素影響下邁入衰退期。
所幸隨著2 0 1 0年8月立法院通過《農村再生條 例》,宣告農村正式邁入全面升級,秉持著「農村再 生、先做培根、培根做好、根留農村」的概念,行政 院農委會指派水土保持局展開全台4,232個農村的翻轉 工程,成功培訓2,648個單位,總計62.5%農村社區參 與了農村再生計畫。
農村的再生,不僅僅侷限於單一面向,而是依據著 該農村的特性與特質,水保局從觀光、長照、生態、 等多元面向進行輔導,讓農村能發展出適合自己DNA 的發展脈絡與未來藍圖。而其中,與觀光的連結效果 則是相對顯著,如1998年成立的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 會,便是以全台的農場進行分類,不論是農村廚房、 手作體驗、住宿農村、體驗農家樂等,從休閒農遊的 方式出發,以不同角度推動多元策略,讓農村能活 絡,甚至邁向永續發展。
如同協會打造出消費者高度關注的「農遊超市」 網站,便是一個各部會能借鏡的絕佳範例,透過各縣 市農場的細部拆解下,分解出花卉、咖啡、茶香、可 可、雜糧等多元旅行方式,從吃、住、玩、買、看等 面向,推出超過660條遊程滿足消費者需求。透過「農 遊超市」平台的呈現,不僅讓消費者能快速掌握資 訊、促使走進農場的意願,這些廠商也能藉由平台的 曝光,提升自己的能見度。
從農村再生到農遊超市,能看見在中央部會與外圍 單位的協力下,農業邁出了新格局、甚至跨足到觀光 領域,但隨著國際邊境開放在即,台灣的休閒農遊如 何邁向國際化便是下一個課題,而關鍵便是更好的與 旅遊通路商進行結合,讓農業觀光常態化,領域的彈 性與空間才能擴張。
除了中央部會應加大國際宣傳力度外,這些與消費 者直接溝通的平台及網站亦需要發展多種語言,讓台 灣休閒農遊的概念能逐步深植國際旅客的腦海中。於 此同時,藉由與台灣入境旅遊業者的合作,能讓農業 多元的遊程從自由行擴大到團體旅遊,進而精準投射 給每一個國際特定客群,甚至發展出客製化的體驗遊 程。當然,此時農場業者也須要持續提升自我接待能 力,才能提升旅遊滿意度,與觀光結合更為緊密。
藉由各單位的攜手發力,讓休閒農遊能從國旅順利 延伸到入境,方能促使到訪的國際客願意一來再來, 享受最佳的台灣農遊,觀光局也應持續輔導旅遊業者 與官方認可的農場等其他外圍領域進行媒合、創造火 花,讓各界都與觀光靠攏,才能真正推升台灣邁向永 續觀光發展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