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期|2022.10.31|記者:編輯部
別讓台灣觀光 在疫後輸在起跑點上

台灣觀光組改及產業結構的大變革才是關鍵所在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2年5月份發布的「2021旅行及觀光發展指數(Travel&TourismDevelopmentIndex2021,TTDI)」中顯示,能看見亞太各國早已紛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觀光發展指數大幅提升,尤其日本高居全球第一,新加坡則已擠進全球前10名,韓國名列15名,香港則來到19名,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亦在後面強烈追趕。但過去在30名上下的台灣,卻未列入此次的統計中。

報告所展現的,是各國雖然面對疫情的侵襲,依舊持續強化自身的觀光競爭力,因此能在各項指標數據中獲得亮眼成績,進而名次提升,如香港便在「港口與地面基礎設施」的評比中得分最高。

然固守多時,選擇10/13終於重新開放的台灣,在經過3年的國際觀光空窗後,是否已經成功用時間換取空間,針對觀光產業進行結構性的變革,能與亞洲各國一起在觀光戰場上一較高下。

台灣觀光發展的困境,在於政府並未真正將觀光業視為真正的「產業」,因為假使中央與高層願意正視觀光所帶來的挹注,進而視其為獨立的產業體,便會願意加大相關主管機關的高度。如政府高度重視數位發展,因此行政院於2021年啟動組織改造時,便將科技部恢復為國家科學委員會,而該組織的遺缺,則由數位發展部填上,從無到有創造一個新的部會,此舉無疑彰顯了政府對於推升台灣成數位大國的高度期望。

檢視台灣的觀光組改及產業結構問題,仍尚待解決部分,包括:

1.提升觀光主管機關的組織層
級牽動著百工百業的觀光,首重之重一直是主管機關的組織層級應提升,當亞洲各國皆以部會作為觀光推廣的主管機關,台灣依舊由三級單位作為主舵手,即使終於要升格為署,也無法在疫情的3年內通過,至今仍卡在立院靜待立法完成。

2.缺少院際平台橫向連結
由於各部會的業務各自不同,但隨著時代的演進下,為了加大自身產業的能見度,觀光是最迅速的鏈結方式,因此造成觀光的主管機關是交通部觀光局,而其他部會也都積極發展各項觀光業務的奇妙景象。雖說過去有行政院觀光推動委員會,然而在2021年廢除後,至今未有取代的平台出現,使得觀光資源依舊散落於各單位,繼續照著現在的舊有模式,在本位主義之下閉門造車。

3.觀光圈應常態化發展
DMO是協助中央與地方觀光發展的重要平台,而觀光圈及產業聯盟政策是台灣疫情期間的重要政策之一,可以強化台灣觀光競爭的軟實力,因此更需要常態化的推動、使其能獨立運作、長遠的耕耘在地,而不是淪為一年一次的公標案,仰賴政府的一次性預算支撐。

4.設立專業的觀光研究單位
環伺亞洲重視觀光的國家,皆有設立專業研究單位來提供主管機關各項精確的數據、趨勢,如韓國在文化內容振興院(KOCCA)的推動下,成功締造出風靡全球的韓流。而台灣急需這類機構與單位,才能協助台灣掌握國際市場脈動。

5.觀光邁向數位化
雖說疫情間各部會皆有推出各項輔導案與課程,提供產業員工轉型升級,但在現今數位化的趨勢下,政府更應該重視觀光產業邁向數位發展的進程,才能進一步加大觀光競爭力。

6.確立台灣觀光行銷的主戰
場雖然政府在國境開放後,國際宣傳方面預計以主攻日韓、助攻南向、深化歐美、維溫陸港澳等4大計畫,但對於許多入境業者而言,仍無法真正確立政府宣傳的下一個動作,尤其佔據近400萬人次的陸港澳空缺將由誰來補上,也是業者高度關注的議題。應加大與業者的橫向溝通,使得入境業者能清楚知曉政府的策略,進而攜手推廣。

一個國家的觀光競爭力,是從方方面面去觀察與分析,但若要大幅度的躍升,最大關鍵取決於政府的重視程度,倘若只是維持現有狀況或稍微改變,台灣將在旅客消費習性大改變的後疫情時代,繼續原地踏步。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