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東南亞可說是全球鎂光燈最聚集的區域,主因在於印尼科里島的G20(20大工業國)國家元首高峰會,以及泰國曼谷的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APEC CEO Summit)的相繼登場,能看見當國際已經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後,繼續關注於地緣政治風險管控、全球經濟、糧食安全、氣候變遷等議題進行探討。尤其APEC峰會自2018年於巴布亞紐幾內亞落幕後,歷經2019智利暴動、2020與2021全球COVID-19疫情蔓延,終於在泰國曼谷舉辦實體峰會。而各國政要代表關注的各項議題中,永續發展一直是首當其衝。
從此不難看出,隨著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由17項核心目標、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建購的「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也成為各國加速推動的政策之一。
近期便有荷蘭皇家航空的樞紐─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的案例,因為考慮減碳、降噪,荷蘭國會有意降低起降的航班數量。由於環保而降低航班數量的罕見考量,將造成2個問題產生,其一是依據台荷雙邊航約中,因應雙方航班數的比例原則調整,使得台灣出發的國籍航空飛航的班次勢必面臨減少;其次則是減班後運能不足造成的旅遊路線如何因應、轉換,也成為旅行社關注的重點。
如何讓國家乃至於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是各國積極商討與推動的課題;但如何與國際對接,則是旅行社能思考的方向。尤其邁向後疫情時代,永續觀光儼然已成為最夯的旅遊代名詞,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將永續觀光定義為:「充分考量目前及未來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影響後,落實遊客、產業、環境與當地社區需求的觀光」。換言之,如何在最低限度的破壞下,兼具尊重在地社會文化,同時體驗到旅遊的精華,是各個旅行社乃至於觀光供應鏈不可忽視的主軸,加上各國加速推展永續發展,任何一個政策都有可能影響到觀光遊程的規劃。
其實永續觀光與綠色旅遊的方向包羅萬象,全球永續觀光委員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GSTC)便特別頒布「旅遊產業永續準則」,便將其架構分為永續管理、社會與經濟利益、文化遺產、環境等4個大面向。
然而,旅遊的最終目的,終究得回歸於消費者的體驗認知,如何在服務與永續之間找尋平衡點是關鍵,在不剝奪旅客體驗過程的舒適性,同時一樣能達到永續觀光(Sustainable Tourism)的核心理念,讓旅客能獲得完美遊程體驗時,同樣善盡地球公民的職責。甚至業者未來也將更常態性的面臨遊程如何能與跨國企業的ESG原則對接,才能爭取到更多合作機會,在在考驗著旅遊產業的前瞻性與應變能力。
目前政府方面,除了經濟部、交通部已積極推展永續發展外,行政院環保署亦推動綠色旅遊的認證,同時攜手多家旅行社針對合乎規範的綠色景點、綠色餐廳、環保旅宿等方面進行規畫遊程。
隨著政府單位的資源持續挹注,加上觀光產業鏈的斯為持續與時俱進,台灣更應該盡速建立一個完整的綠色觀光生態系,不只能讓遊程能迎向永續,同時穩步度過後疫情時代,也能帶動觀光業邁向真正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