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期|2023.02.13|記者:編輯部
台灣觀光發展的新課題 如何中心化而非邊陲化

全球觀光產業迎來巨變 台灣應持續強化競爭力迎接觀光客 從國旅奠定穩定基礎 以友善環境吸引國際客 讓觀光中心化思維深植人心

投資大師Howard Marks於2022年底發布了最新的備忘錄,並以巨變(Sea Change)為題,帶出經濟衰退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將徹底顛覆投資市場。然而面對巨變的,不僅僅是投資市場,在疫情的衝擊下,觀光業同樣面臨到巨大的變革,從消費者的習性,到航空公司的整體布局,以及各國觀光政策的實施,都牽涉著觀光業不斷轉變既有的市場面貌。

對照世界各國觀光產業的不斷轉型,頂著巨大壓力的台灣,成功在2022年迎來88萬人次到訪的成績,遠超原本的75萬人次目標,也讓交通部喊出2023年放眼600萬觀光客的回籠。

然而觀光的推廣並非一蹴可幾,不僅仰賴著政府的態度、各地縣市首長的積極度,也關乎著觀光業乃至於周邊相關產業的參與度。我們試著將目光放在台灣周邊觀光競爭國家,無論泰國、越南、新加坡、日本,都針對著觀光產業勾勒了完整的計劃,許多更是以10年為基底穩步調整。會讓這些國家高度重視觀光的最大關鍵,在於他們熟悉觀光是張大網,她能縮得很小,彷彿僅有旅行社、旅館等核心產業;亦能大鳴大放,從旅遊、旅宿,一路囊括到海空交通、導遊領隊、商場、餐廳等各個服務業,可以說幾乎百工百業都能與觀光有所牽連,其所帶來的貢獻值更是不容忽視。

然而台灣在觀光發展上,卻彷彿將其視為枝微末節的小型產業,僅是整體經濟的附加者,而非領頭者之一。從數據上能看見,在尚未受到疫情侵襲的2019年,日本的旅遊收入來到歷史新高點4.8兆日圓,這數字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些主要工業的年出口值。不能想像,日本政府乃至於當地產業會如何高度重視觀光。

因此,業界能明顯感受到,隨著邊境正式重啟、市場趨於穩定後,日本各方的拜會開始蜂擁而至,許多二三線城市的都道府縣首長,都親自前來台灣拜會觀光產業,只為了爭取更多客源造訪當地。政府的態度,彰顯了該國對於觀光的重視程度,無怪日本能在2019年寫下3,188萬人次的佳績。

回過頭來看台灣,在疫情蹲點期間,並非毫無作為,交通部觀光局除了以紓困及振興方案,讓觀光產業固本守住元氣,同時透過「打造魅力景點、整備主題旅遊、優化產業環境、推展數位體驗、廣拓觀光客源」5大策略,搭配推動17個觀光圈,加強跨域合作,讓觀光圈效益擴散全台。

然而對照國際推動觀光是以10年為基準,台灣卻給人一種想到什麼做什麼,如觀光圈在2020年開始風風火火的推動後,藉由1.0、2.0的計畫發展出17個觀光圈,但在國際邊境重啟後,卻彷彿沒有聽到下文。

觀光需要延續性的推動,過於滾動式的檢討與調整,反而會淪為四不像,過去的成績無法延續、現有的優勢也無法獲得有效發揮。因此放眼2023年,台灣在觀光發展上應該更強化「觀光中心化」的思維,以審慎的態度擬定出長遠的發展計劃,進而落實各項政策能延續性發展,包括觀光圈持續推動亦或是整合,才能銜接過去的成績,而不是淪為一期一會的流水帳,最終也只會導致台灣觀光最後邁向邊陲化的情勢。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