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期|2023.03.13|記者:編輯部
後疫時代的旅行業趨勢─ 賦予品牌新價值

從共享資源到競業結合 以多元策略拼搶市占率 讓品牌形象成為推動商業模式與獲利的新助力

品牌,是當代商業競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成功的品牌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龐大利益,亦能夠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優質的形象和信任度,因此當公司業務、編制已經成長到一定的規模,都會高度關注品牌對於企業本身帶來的影響。

形塑品牌的概念,放在觀光產業亦是如此,多家航空公司因為優異的品牌形象,受到大批的死忠客群、股民追捧,甚至以擁有搭乘經驗、持有股票為榮,這股風氣吹進旅行業後,也讓越來越多躉售型以下的業者開始關注,進而願意投入更多心力耕耘。

有趣的是,由於台灣匯聚了4千多家的旅行社,強大的競爭下,加上業者之間因為公司規模、策畫商品能力的不同,大多採取著既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讓「品牌」在既有的商業模式下並非是考量的第一順位,若不是公司已達到一定的規模,又或朝著上市櫃公司目標邁進,鮮少有業者願意斥鉅資重新形塑品牌,而是將心力優先放在如何創造獲利。

不過這個現象隨著網路的普及、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開始改變,許多擁有前瞻視野的旅行社意識到「品牌」所帶來的挹注,即使不是上市櫃公司的規模,亦願意投入大筆預算著手公司的品牌重新塑造,從斥資改變公司企業識別(CIS,簡稱CI),或是強化在社群媒體的行銷宣傳,到透過知名部落客的名人效應宣傳獲取網路聲量,可以說品牌的行銷道路上,業者們運用多元的創意,從不同的面向逐步修正消費者對於公司的既有印象。

其中,喜鴻假期便是個絕佳案例,從斥資重新規劃整體公司的品牌形象,到邀請當時最紅的Youtuber團隊「木曜四超玩」協助行銷,創下千萬的點閱率,讓喜鴻的品牌瞬間切入年輕客群中。

然而,當品牌的深化工程,當面對到百年難得一遇的疫情衝擊,在人才流失、公司營收赤字等因素交互衝擊下,各家旅行社也只能暫緩。所幸,根據我們的觀察,邊境解封後品牌工程再度在旅遊產業復甦,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疫情的衝擊導致消費者調整旅遊模式,進而牽動整體商業模式的轉變。

為了因應市場的發展,善於突圍的旅遊產業開始轉型,如疫情期間,便有專攻高端市場的亞果遊艇集團,攜手台鋼集團共同入主燦星旅遊,並延攬來自國際連鎖飯店集團的殳蓁蓁出任總經理,進一步強化集團的服務觸角,也讓集團過去的高端客群服務類別能延伸到國外旅遊區塊。

近期則有深耕於高端市場的大腳旅行社及千乘旅行社,選擇合併成「大乘旅運集團」,以合作模式開拓公司競爭力,藉由新品牌的推出,強化過去所無法觸及的客群與旅遊路線,亦能確保原有的客戶能在商品選擇更多元後保持密切往來,可以說擁有更多餘裕向高端市場進行布局。

旅行社積極拓展品牌形塑的案例仍有許多,但都能看出在後疫情時代隨著商業模式的改變,品牌的提升成為旅行社在因應市場變化的策略之一,該項工程亦不再是躉售型業者的專屬工作,而是向下拓展到中小型公司。唯有透過品牌的建立,才能實現提高企業知名度、創造品牌忠誠度、增加市場佔有率,以及提高企業價值等目標,後續搭配上商業模式的串聯,最終達到永續長存的遠大目標。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