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期|2023.03.20|記者:編輯部
在觀光推廣這條高速路上 勻速前進本身就是一種後退

將國際行銷、台灣優勢、商業模式完美結合 才能進一步導入更多人潮重返

當疫情過去後,台灣能為國際觀光客帶來什麼樣的新興旅遊亮點?並且在短時間內促使台灣重回昔日榮景,這應該是產、官、學各界都在不斷思索的問題。

隨著台灣於去年10月中旬重新開放邊境後,成功在2022年迎接89.6萬人次,相較2021年成長537.79%,客源市場中以越南為首,其次則分別為美、日。當時序即將進入4月份,交通部觀光局預估將於3月底迎接今年的第一個百萬人次訪台,超出原先預估的82萬人次目標,截至目前統計,來台訪客市場依序以韓、日、馬為前3大客源區。優異的成績,也讓觀光局更樂觀看待原先的全年度600萬人次目標。

然而,當首個百萬人次即將收入囊中,台灣該如何更進一步的搶攻國際客源,除了著力於日本4月底、5月初的黃金週等各個市場大舉出遊的短期目標,甚至放眼全年度與未來,都考驗著中央與主管機關的前瞻性。

其實我們換位思考,同樣全球都被封閉2年多,當可以出遊時為何是優先選擇這些國家旅遊,箇中因素不乏原先便是旅遊勝地,抑或是在疫情深蹲期間已推出眾多亮點,還有持續性的國際行銷策略,才能構成吸引國際觀光客到訪的先決條件。

台灣的國際行銷與亞洲國家相比之下稍嫌保守,國際行銷手法也應該再靈活多元,所幸隨著中央確立了「日韓主攻、新南向助攻、歐美深化、中港澳維溫」的4大目標後,更爭取到「中央政府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預算案」,撥款53億元用於「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將準備50萬份5,000元消費金發給旅客,研擬以電子票證儲值的方式發放,並與如航空公司等渠道合作,讓符合資格的國際旅客領取。同時,在團體部分則提供完成相應條件的國內接待旅行社、國外組團旅行社獎助金每團1~2萬元。

然短期的利多刺激之後,姑且先不論以上誘因是否能相較鄰近同樣祭出誘因的香港、澳門、韓國等市場分庭抗禮,又或者有多少國際旅客將為了5,000元的誘因來台,旅遊目的地自身的精彩程度與亮點,才將是中遠程的考驗,在本質上如何吸引到國際旅客重返,取決於3個關鍵,包括:

1.台灣在觀光上能端出什麼樣的新牛肉?

去除掉短期利多如強心針般的刺激後,台灣便將與各個市場重新回到短兵相接的觀光實戰中,此時更應該強化台灣在自身的觀光優勢作為亮點來吸引目光,無論是擁有百岳作為利基點的山岳之旅、成長到5個慢城的慢活經濟等,讓旅客能將旅遊範圍拉出大城市,提供更深度的旅遊模式,才有機會製造旅客回流的意願。

2.疫情時期的觀光政策如何成為未來的行銷利器?

在疫情蹲點期間為了強化在地的觀光競爭力,觀光局推出了觀光圈專案,然而隨著2年多過去,全台已經推出17個觀光圈,但目前功能仍有待提升。如何進一步深化這些在地組織,無論是持續強化重點的觀光圈,或是眾多個觀光圈的合作或合併,都應該要發展出能與國際接軌的功能,讓國際觀光客能看見台灣重新挖掘出的旅遊亮點,也才能有效維持觀光圈的運作與長遠性。

3.能有效解決產業問題的產官學溝通平台在哪?

邊境開放後能看見,許多觀光產業大老紛紛喊出成立觀光國家隊、恢復政觀推等議題,能看出台灣需要一個強而有效率的橫向溝通平台,讓中央到地方,政院到各部會,將產、官、學等代表齊聚一堂,實際解決產業面臨的困境,以因應不斷出現的觀光議題與問題。如同大型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需要不斷砥礪自我、找出問題點,才能有效搶佔市場先機與份額,台灣的觀光推廣亦是如此,將國際行銷、自我優勢,以及產業的商業模式相互結合,如果只是維持現狀、勻速前進,受到各國的超車也將只是常態,不進反退。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