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期|2023.03.31|記者:編輯部
再為觀光署的成立催生 後疫時代更應加速台灣的競爭力提升

從執掌範圍、人員編制到預算全面提升 讓肩負起台灣行銷的單位能真正帶領走向觀光立國

在行政院推動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下,許多部會開啟組改的動作,如擬升格為環境部的環保署,希望透過組改擴大業務職掌,進而解決長期以來的環境問題。近日立法院司法法制、衛環委員會便於3/22初審通過「環境部組織法」草案,不過涉及業務職掌等關鍵條文皆保留,仍待立法院會協商。值得觀注的是,隨著立法院司法、法制、衞環委員會已進入一讀會,未來經過朝野黨團協商取得共識,便將送立法院大會進行二、三讀通過,即成立環境部。

然而將時間拉長來看,行政院組織改造已10餘年,可謂曠日廢時,逐漸演變成改組的單位各顯神通,以2022年5月拍板定案6大部會的組改為例,便由環保署率先開啟組改第一槍,而交通部觀光局改制為「觀光署」卻悄無聲息,對照去年5月喊出藉由改制,將以觀光立國及觀光主流化為發展願景,提升觀光品質與拓展國際能見度的口號,至今已經步入4月份卻仍不見下文,顯得格外尷尬。從「局」改制為「署」,讓許多觀光產業殷切期盼,原因有3項,包括:

1.面對外部競爭:台灣的觀光產業持續蓬勃下,面對疫後世界各國加大力道的宣傳與行銷,台灣倘若要進一步擴大國際來台市場,無論人員、資源都需要進一步的擴大,才能有效挖掘更多潛藏客群赴台觀光。

2.面對內需市場:隨著時代的變遷,過去的舊有體制已經不合乎現代需求,加上觀光相關部門的建置晚於整體政府大框架的設立,使得現今許多部會都與觀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教育部的大學實驗林、退輔會的國家農(林)場、營建署的國家公園、農委會林務局的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及國發會積極推動的地方創生等。改制為署之外,也應該將觀光相關的業務範疇一併納入,使得台灣的觀光力道更為提升。

3.整合面:觀光涉及百工百業,從事的人員更能達到百萬之眾,影響層面實屬龐大,更應該獲得政府的重視。

可以說,一旦成功升格為「署」,不僅組職擴編、整體員額增加、擁有更為完整的預算編列權,亦可讓國內到國際的人員編制更為完整,強化台灣的觀光業務推動,從只負責實務執行的事務機關,變成具備部分觀光政策擬定的角色。

於此同時,觀光署與其他部會的同級單位不同,相較於體制內大多以對內業務為導向,觀光署最重要的是肩負起著向外行銷的角色,並且與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泰國觀光與運動部、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和文化部、菲律賓觀光部等各國列強的觀光行銷單位一較高下。

作為台灣向外行銷宣傳的窗口,扮演著行銷台灣、吸引入境、創造產值的重要任務,還要落實「觀光立國」的宏觀願景,觀光主管機關不應該只是三級單位。

然而對比數位發展部成立,在立法院1個會期內、3個月內完成法制作業揭牌成立新部會,以及環保署在立法院司法法制、衛環委員會的協助下已經通過「環境部組織法」草案,觀光署的改組不應該仍音訊全無,尤其台灣正在拚搏2023年吸引600萬人次重返,更需要強而有力的後援作為支柱,才能真正達到「觀光立國」,讓人不禁好奇:觀光署升格有這般困難嗎?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