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期|2023.06.26|記者:編輯部
觀光署新署長的挑戰之一 行政院所屬的觀光資源如何整合

放眼後疫情時代的激烈競爭 有效整合各部會資源成為關鍵 盡速打造院際平台 才能進一步形塑台灣觀光發展魅力

交通部觀光局即將在9月中旬改制為交通部觀光署,由於是疫情後政府首次針對台灣觀光的未來發展藍圖,進行極具代表性的政策調整,使得觀光產業的從業人員們格外期盼未來旅遊市場的新局。過去我們曾在《旅奇社論》中曾分析,面對產業的殷切期盼下,觀光署新任署長必須接招的9大議題,其中一項課題是「如何整合行政院跨部會觀光資源」,寥寥的幾個字,卻是有關單位不能不正視的重要課題。

攤開行政院所屬的中央二級機關中,扣除掉著重於特定業務的部會外,無論內政部、農業委員會、文化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退輔會、客家委員會、經濟部、教育部等,都與觀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性,近幾年這些部會更針對自身所屬產業進行升級與輔導,最迅捷的方式莫過於將觀光元素導入業務範圍中,且成效相當卓著,都使得許多部會的發展漸漸與觀光靠攏。

如此一來,便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象,行政院體系下的許多二級部會都在大力推展觀光,而真正負責該項業務的交通部觀光局,卻因為自身層級僅為三級單位,面對大上一階的部會雖與觀光靠攏、發展,自己卻無法有效的整合各項資源進一步拓展觀光,實屬可惜。

剖析問題點,關鍵因素在於1.觀光資源過於分散,有些既有資源都掌握在非觀光相關的部會手中;2.觀光相關部門的建置晚於整體政府大框架的設立,使得雖名為觀光發展的主管機關,卻常常面臨到推廣的元素與資源並非自身所屬。

以資源分散這個問題來看,包括教育部的大學實驗林、退輔會的國家農(林)場、內政部營建署的國家公園、農委會林務局的國家森林遊樂區,都與觀光發展有深度的牽連。

而從後者來看,由於產業的提升最直接的效益是導入人流,因此各部會不斷將自身業務與觀光鏈結,包括經濟部打造觀光工廠與創意生活產業、文化部推動文化帶路與工藝之家、客家委員會行之有年的客庄輕旅行及浪漫台3線、原住民委員會的原民小旅行,以及農業委員會的農村再生計畫、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等。

從上述案例中都能看見,觀光是一張大網,因此幾乎百工百業都能與其鏈結,台灣並不缺乏觀光發展的資源與潛力,然而各部會自己推動的大前提,都是針對自身輔導的對象或業務有加分與提升之處,是否真正有效深植到觀光中、帶動多大的效益都有待觀察。其次,當其他部會都在與觀光靠攏之際,真正負責觀光的有關單位卻無法有效整合到觀光行銷中,這也是極為可惜之處。

台灣如同一個組織編制繁雜的大型企業,觀光資源分散於各個部門之間,每個單位都各自為政,只有上下垂直指揮,缺少了水平的橫向溝通,宛如一座座的穀倉各自擁有獨立進出系統,卻少了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過度分工又無法建立共識,便將造成盲點的出現。這種「穀倉效應」的情況下並未能讓台灣觀光進行加分,尤其在面對更具優勢的其他國家時,亦無法有效彰顯自身特色。而這,便是《旅奇社論》不斷探究為何需要推動政觀推替代方案─院際平台的重要性,唯有打造一個跨部會溝通的平台,觀光事務才能有效溝通、對接。

當觀光署改制的時間點越來越近,人選評估也應該趨近尾聲,即將走馬上任的新署長也該針對這個沉痾已久的問題好好思索,如何才能真正將台灣的觀光資源有效整合,在後疫情時代為台灣的觀光開拓出全新面貌。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