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期|2023.08.07|記者:編輯部
觀光署署長的挑戰 從亞洲會展國家的蓬勃 看見台灣的出路

追尋會展產業成長儼然成為趨勢 專責單位、卓越硬體、一條龍作業值得台灣借鏡

因為涉及層面甚廣,使得會展產業(M.I.C.E.)往往被視為貿易、交通、金融、旅遊等多元產業的綜合體火車頭,雖說會展的舉辦時間有限,卻能在短短期間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不僅在國際能見度提升,也能創造絕佳的收益與效益,對於經濟挹注帶來卓越貢獻。也因此,讓會展產業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紛紛透過各項政策、補助等利多,進一步吸引國際展覽團到訪。

我們於過去的1個月中,邀請到專家陳盛山剖析亞洲具有代表性的會展王國,是如何從無到有,最後成功躋身世界前茅的案例,無論韓國、日本、泰國,甚至與台灣高度相仿的新加坡,都在會展上取得高度的成功。探討這些國家的高度共通點,可分為幾個面向:

一、政府的高度支持:
這些亞洲會展王國的起點,都是多年前便看見會展的龐大需求與潛力,加上自己國家本就將觀光產業列為重點產業鏈之一,因此藉由會展的加入,達到加速產業的推動力道。如觀光旅遊佔據整體GDP高達20%的泰國,千禧年前便看見會展的潛力因而促成民間與官方的合作。而同樣高度重視會議產業推廣的日本,也於1994年頒布「促進國際會議等活動招攬及振興國際觀光相關法律」,推動產業的競爭力。

二、專責單位的推廣:
政府體制中有專責會展單位的設立,能進一步強化產業的完整性。如新加坡政府於1970年代中期便率先看見會展產業的發展潛力,特別在新加坡旅遊局下,成立「展覽會議署(SECB)」負責全力推廣。

泰國政府2004年設立「泰國會議展覽局(簡稱TCEB)」,是總理親自監管的政府機構,職責促進、支持和發展商業活動產業,提供創意和解決方案,以滿足商業活動要求並助其取得成功。

日本政府由經濟產業省商務情報政策局以及國土交通省觀光廳(JNTO)進行彼此分工,前者以大型國際博覽會活動為主,後者則肩負著MICE活動推廣的重任。

韓國則是在文化體育觀光部轄下韓國觀光公社(KTO)下設會展局(KMB),30年來致力將韓國打造成國際會議、企業會議和獎勵旅遊的首選目的地之一,更成功讓2010年G20峰會、安利獎勵旅遊、2016年扶輪國際大會等國際行會議都在韓國登場。

三、完善的支援制度:
韓國的獎勵支援制度十分完善,針對至少停留2晚、10人以上外國人的獎勵旅遊及企業會議等團體便有相應補助,從觀賞韓國公演、午晚餐補助經費、VIP紀念品、機場歡迎活動通通囊括,並且從50人、200~500人、500~1,000人、1,000~3,000人等不同團型提供不同級距的補助。

新加坡展覽會議署同樣推出許多支援補助方案,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專案包括新加坡企業活動資助(BEiS)、新加坡會展優勢計畫(SMAP)、國際展覽賦稅雙重扣減計畫(AIF),以及新加坡獎勵旅遊計畫(INSPIRE)等,針對不同客群需求制定不同的體驗項目。

除了上述的重點外,4個國家也具備了完善且國際化的硬體設備,加上能滿足全球旅客到訪的便捷交通網絡,加上享譽全球的旅遊資源與品牌口碑,自然能加速會展產業在這些國家深植並茁壯的關鍵。

反觀台灣,雖然在亞洲地區的會展產業市場與潛力強勁,但仍有幾個關鍵點須注意,包括:1.需努力朝整合觀光產業,從組織、公私部門整合平台、資源共享;2.商務觀光旅遊路線重新整理出發;3.設立官方的會展專責單位,加速推動。唯有符合以上各點,才能建立台灣的會展會議觀光產業鏈。

而會展最能牽動的,莫過於觀光產業,台灣也將於9/15迎來觀光局掛牌改制為觀光署的新里程碑,即將上任的觀光署署長也應該思考如何藉由台灣的先天優勢與自然資源,進一步強化台灣的會展產業,才能在全球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