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期|2023.10.11|記者:編輯部
從根本處著手 才不會讓民眾有 「貴到不如去日本」思維

在追求性價比的時代 更需要相對的品質服務 逐步改善台灣的觀光問題 才能進一步創造台灣的國際競爭性

回顧邊境開放近1年,台灣的觀光產業迎來強勁的復甦,不僅出境人次持續攀升,入境也可望在今年年底提前寫下600萬人次的既定目標。然市場一片生意盎然之際,無數問題卻也逐漸浮出水面,其中吵得最沸沸揚揚的,莫過於台灣的旅遊價格過高,使得許多人大喊「不如去日本」,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解析國旅的價格,最大關鍵仍在於飯店的房價,每每旺季期間便居高不下,消費者只能望而興嘆,甚至近期網路上傳出某間位於西門町的飯店,中秋前後的價格差了數倍之多,連續假日價格破萬,次日則回歸常態售價,不只消費者無法接受,甚至國旅業者早對於台灣飯店普遍的「海鮮價」、淡旺季一日三變,同樣頭痛不已。

對於飯店業者來說,面對這種狀況卻無可奈何,在巨大的人事成本與經營成本雙重下,加上長達3年的疫情侵襲導致連年虧損,以及國際觀光客尚未全面回籠,飯店過多碰上旅客不足,自然只能選擇在旺季期間調整價格加速獲利,畢竟商業經營便是如此,逐利的方式無可厚非。然而在這樣的高額價格下,許多飯店也面臨著人力緊缺的窘境,服務無法與昔日相比,在這樣的狀況下,喊出「不如去日本」的消費者也只是宣洩對於無法得到相對應服務的不滿,寧可將預算花在其他地方。

而這一切歸根究柢之下,真正問題在於消費者對於「CP值」的追求,希望付出高昂旅費之餘也能換取相對應的品質服務。畢竟一樣是出門旅遊,一個在台灣,另一個卻是在日本,旅客的購買意願本就有所差異,在追求性價比的世代,如果能在社交媒體上PO上旅遊日本等海外的照片,關注度自然遠高於在台灣任何一個縣市、任何一個飯店。至此,即使過年期間日本喊出10、12萬的團費,卻同樣有人願意掏錢買單。

跳脫消費者的心理層面回歸到整體市場的問題,若要改變現況,探本溯源應在於政府對於觀光的重視程度,以及國際觀光人流如何有效的導入。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當官方願意投入更大心力扶持觀光產業,自然能創造更友善的旅遊環境、更便利的交通模式、開發更多元的旅遊模式,進而帶動整體觀光競爭力,提升並創造國際的差異化。

如此一來,當大量的國際觀光客蜂擁而至時,自然能逐步消化淡旺季、平假日的空閒房間,即便面對旺季期間飯店要選擇漲價時,也會考量到市場機制與消費者的接受度,並不會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訂下難以接受驚人價格,打造更符合市場供需的操作環境。業者能獲利、價格趨於正常之下,加上旅遊模式更多元、深度,消費者自然也不再有價格過高選擇海外的藉口了。

我們樂見主導台灣觀光的交通部觀光局已於升格為交通部觀光署,也提出建立「振興觀光產業推動諮詢會議」作為院際平台的替代方案,觀光署也將強化「三部二會」的交流,讓跨部會得以有效溝通等策略、創造台灣觀光的多樣性,都展現出官方對於整體觀光市場的重視有所提升。

但在精益求精的求好心切下,也希望凝聚各部會觀光資源的會議之中,能有效改變市場長期面臨的問題,包括台灣整體觀光景區仍不足、旺季交通壅塞情況尚未改善、旅遊行程不夠深度化、國際品牌定位,以及本文所探討的淡旺季價格過大等問題。

當今年度600萬人次的目標可望提前達標之際,放眼2024年的1,200萬人次將是下一個關卡,將牽動著旅遊市場是否真正重回昔日榮景,也期許隨著政府更加重視之下,台灣再度重返昔日觀光盛況。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