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預測,儘管國際局勢緊張,但在各國逐步復甦的情況下,2024年全球旅遊產業將創下歷史新高,全球旅遊人次也將寫下新紀錄,其中2023年成長相對保守的中國大陸市場,預計在今年將會大幅攀升。
然而在市場普遍看好下,台灣卻因為兩岸觀光市場至今尚未恢復,且前景也十分撲朔迷離,府院高層認為中國大陸禁止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的舉措相比預期更為強硬,因此已預告將在原訂的1,200萬人次來台目標上,預計下修至1,000萬人次。此舉也被各界認為台灣已放棄原訂的200~250萬陸客年度目標,改以堅守其他入境市場為主軸,然而其他國家的客源並無法全面補足原先的空缺,因此選擇下修目標人次。
這個目標是否能成功達標,可以看看交通部觀光署第一季度來判斷,今年1月至3月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次達195萬人次,包括1月58萬人次、2月62萬人次、3月75萬人次。整體成績相比於2023年1~3月共計迎接110萬人次的數據有顯著增長,僅1月份同期相比便有倍數的增加,若以後續加溫的勢頭來看,達標千萬人次並非不可能。於此同時,賴清德於近期展開產業交流之旅,第4站拜會旅遊新創業者時特別指出,「未來台灣應該要觀光立足國際,看見台灣、愛上台灣、分享台灣,讓觀光主流化,觀光產業推動起來才會順。」然而現實面是,當揮別了已無法期望的陸客,原本的空白份額又無法從別的市場遞補,台灣真正邁向觀光主流化的過程勢必十分艱辛。
從數據來看,以交通部觀光署疫情前發布的「2019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估算,陸客團體在台的消費部分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可達203.26美元,消費結構中以購物為最高,其次則為旅館內支出費;即使非觀光團體的統計,也有195.8美元的日平均消費。可以說,單就每日消費支出的平均值來看,在原訂的200萬人次陸客目標部分,起碼可帶來日平均消費4億美金以上的觀光外匯收益,若再以陸客平均停留天數7天以上來計算,總體便更為可觀。
然而堅持「兩岸觀光平等互惠」的原則下,層峰選擇在農曆年前宣布停止招攬前往中國大陸旅行團的策略,自然讓原先便阻礙重重的觀光市場再度蒙上陰影。當溝通的大門關閉下,層峰選擇在第一季度過後宣布將下修原先預期的觀光入境KPI,也是意料之舉了。不僅業者無奈,負責觀光的觀光署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現今社會結構下,觀光扮演串連百工百業的火車頭並非空話,然而全球都在積極搶攻各個客源市場、帶動經濟發展時,台灣卻選擇降標準來「自我解套」,相信無數業者也只能望洋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