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期|2024.06.17|記者:編輯部
品牌 是經營者的必經之路

以專業創造差異化服務 用認證為實力背書

不可諱言,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當代商業環境中「品牌經營」的重要程度早已遠高於過往,畢竟當人們隨時隨地可透過網路搜尋資訊時,消費者僅需耗費幾秒敲敲鍵盤,便能快速透過新聞、評價等資訊分析,掌握該店家、該商品的優劣性與適合程度,也就是這短短的時間,將直觀的影響他下一步消費動向。

然「品牌建立與經營」的思維,套用在全台擁有4,000多家旅行業者身上是否合適,就值得探討。畢竟攤開旅行社名單中不難發現,扣除掉上市櫃、中大型規模的業者,有超過8成為中小型甚至是微型量體,其中更不乏至今仍以靠行業務作為主要營收來源,品牌經營是否有其必要性就有待商榷。

然而面對消費者五花八門的多元需求下,確實越來越多業者開始強化自己的商品策畫能力,力求在資源取得有限的情況下,依舊能藉由專營單一線路的模式,一舉成為某區域的產品供應首選,並在競爭的旅遊市場中開創新選擇。對於這些業者來說,品牌便成為他們在經營與轉型上重要的關鍵。

會探討這個議題,最大主因在於第12屆國際金旅獎即將於7月份正式受理報名,這個由交通部觀光署、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作為第三方認證的選拔制度,在過去10多年來持續扮演著優質商品的最佳背書。對於消費端來說,因為具有公信力的單位背書,已成為消費者選購旅遊商品的重要依據;而對於觀光產業鏈而言,能獲得這個獎項的肯定,除了基本上已確保在未來的銷售時,該產品能維持暢銷不墜的優勢外,獎項的獲得無形之中更能對自身的品牌經營上添增挹注。

畢竟當量體已達到一定規模的躉售型旅行社,為了維持市場的討論度與能見度,基本皆會固定規劃大量的資金作為廣告行銷宣傳使用,從過去的報紙、廣播,到現在的網路關鍵字與影音製作,甚至建立專門公關、策畫、行銷的相關部門設置都已常態。

然對於小型、微型業者而言,在人力、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自然不願也無法空出額外心力與資源投放在短期內不一定能看到巨大效益的品牌經營上,即使知道這是邁向成長茁壯的關鍵,往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倘若能藉由自身專業的商品包裝能力,以產品說話來抓住消費者目光,甚至獲得市場肯定的重要獎項加冕,便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來換取海量的關注度。

回過頭來看,一個品牌的建立進程,是包含品牌認知度、創造品牌價值、服務獨特性與差異化、建立信任和可信度,最後達到品牌永久發展,而第一項可謂最難,因此能看到市場上許多專營固定線路的業者,無不積極取得各項國際認證來彰顯自己,從藉由商品獲得金旅獎肯定、參加國際穆斯林認證,到對接國際趨勢的「ISO20121永續性活動管理系統」,都是為了品牌建立的輔助。

總歸來說,當消費者早已從過去的常規出遊,到現今擁抱服務品質與商品特殊性的追求,在出遊選擇上也只會越來越挑剔,因此旅行社除了鑽研、開發新商品滿足市場口味外,擁有一個優質的品牌形象,勢必能進一步先行抓住消費者目光,甚至建立消費忠誠度,加大獲利的機會與可能。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