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過,一家企業沒有提供與同業差異化的服務或商品,該公司很可能被取代,反之,可以用來保障公司長期業務發展與競爭優勢的關鍵,便組成它難以被超越的「護城河」。
不可取代的競爭優勢,是許多企業渴望的願景,它驅使著各大企業主投入大量資金,創造獨步市場的技術或產品,期盼打造巴菲特口中的「護城河」。然而對於觀光產業而言,「護城河」的理念卻不一定適用,畢竟創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更看重服務與溫度的旅遊產業界,創新商品所帶來的週期性、不可取代性,並非高回報的選擇。
尤其在資訊爆發的時代,消費者容易在網路上汲取到各樣新訊、知識,對於團體行程的依賴度降低;且特殊的旅遊商品推出時,往往沒多久便能看見坊間出現同質行程,甚至整體售價更低,種種情況下往往使得創作者大呼難以接受,為了繼續吸引消費者買單,也逐漸從商品的特殊性研發轉而到競價之上。
為了避免掉落在價格惡性競爭的泥淖,隨著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簡稱品保)「國際金旅獎」的推出,成功為同業在競價之外,選擇另一條擁有「護城河」的道路。
無論是2012年重新登場的「金質遊程選拔」,到2023年升格成為「國際金旅獎」,這種由民間推動、官方認證的評選模式,不僅行之有年,更已在消費大眾奠定信賴的基礎,最終成功誘發出3大產業的「質變」,包括:
1.「刺激整體觀光業精益求精」:當旅行社決定要參加評選,勢必要公司同仁一起腦力激盪,挖掘出旅遊的豐富度與深度;隨後便是與飯店、遊覽車、餐廳、導遊等旅遊供應商相互溝通,致力找出能符合消費者期待與需求的新穎服務,等於從旅行社的「個體」,擴散到觀光產業鏈的「群體」向上提升。
2.「獲獎=獲利」:無論國際金旅獎、品保優旅選都已具備公信力,加上觀光署的認證,今年更擴大到駐台觀光單位、外籍航空的協助評鑑,都讓消費者對於選購獲獎商品時更添信心,也因此有業者喊出「今年獲獎、明年滿團」的信心口號。
3.「消費選擇更多元」:獎項的認證最大關鍵,在於行程不僅要創新、別具特色,更要有一定的出團量,而非曲高和寡,加上消費者更願意選購有認證的商品,良性循環之下自然帶動整體市場質與量提升,也讓競價不再是唯一出路。
可以說,國際金旅獎所帶動的質變,也成為獲獎業者的「護城河」,獲獎的躉售型旅行社,擁有更優質、具有穩定獲利的系列商品推向消費端;對於中小型、甚至中南部的業者,則是品牌形象的提升、走向大眾。
隨著國際金旅獎的效益持續發酵下,消費市場的習性將不斷轉換,價格不再是唯一導向,產品的深度、優質、特殊、創新,乃至於是否獲得認證,才會是觀光產業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點,以及旅客的選購考量點。
回歸到旅行業本身,獲獎是對於自己的最大肯定,一如國際金旅獎遴選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奕樑在典禮結束後有感而發:「國際金旅獎頒獎典禮中,看見每個獲獎業者興奮的臉龐,背後都有著堅毅的付出!得獎業者是這樣,金旅獎籌備委員會何嘗不是如此?」
不難看出,「國際金旅獎」不僅讓觀光業者對於自家推出的商品感到驕傲與認同,也將帶動觀光產業真正邁向質與量的全面提升。
總編輯 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