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後,得益於大數據等科技的快速發展,讓AI(人工智慧)在近幾年已獲得長足的進步,尤其疫情後造成的缺工等,更促使越來越多大企業加速自身AI導入的發展進程,而這股人工智慧的浪潮,也同樣在旅遊產業風行數年。
相信對於廣大的旅遊同業來說,都深知AI是個趨勢,但能否真正導入產業、節省更多效益,以及是否有其必要性,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重點。畢竟數位化轉型的背後,便代表著企業必須做出巨大改變,無論是過去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抑或是需持續投入且所費不貲的預算,都是一大考量點,而作為強調人與人之間服務的旅行社,是否有加入AI軍備戰的必要性與需求,也值得深思。我們可以從國際案例來看,線上旅行社Priceline為了強化整體競爭力,過去便導入Google強大的AI搜尋引擎服務,替遊客精準安排客製化旅遊行程,以此來抵禦對手Expedia將手機App服務結合ChatGPT聊天機器人的服務。
而作為歐洲最忙碌的國際機場之一,英國希斯洛國際機場一年需要處理超過50萬次的飛機起降作業,然隨著AI系統導入塔台,提供塔台人員全方面做出迅速判斷,來保證與效率;於此同時,機場也使用Salesforce開發的聊天機器人EinsteinBot取代部分人力,自2023年導入後,每個月能協助回答4千個問題,節省27%的通話服務量。
視線回到台灣,旅行社嘗試導入AI或智慧化服務方面早已不是新聞,畢竟能有效提供整體的效率和便利性,還能為旅客和旅行業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對於業者而言都是一大加分,更有望在全台3千多家旅行社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以躉售型業者為例,擁有超過百萬會員數、服務數千家企業客戶經驗的可樂旅遊,以此作為大數據系統的核心,從品質控管、分包商管理、客戶關係經營,到領隊的稽核等,讓服務達到細緻化。
而邁入40週年的雄獅旅遊,也已導入AI技術來提升票務系統的效率與準確性,並開發多語言的互動售票等服務,搭配大數據的彙整顧客消費習慣等,以此來面對缺工、缺料等課題,甚至在去年法說會也強調將持續拓展數位化創新的應用,以達到優化客戶體驗。
此外,甫迎接25週年的喜鴻集團,即使已經繳出年送客達到7,500團以上佳績,同樣也宣布與GOOGLE完成簽約,預計今年3月中便會開始導入GOOGLEAI內部作業系統與大數據。透過AI的導入,除了有望提升40%的工作效益,更預估3年後內部系統、外部官網都將迎接80%的自動化,對於過去強調穩健邁出每一步的喜鴻集團來說,不啻是一項企業經營史的重大轉變。
從上面案例來看,都能發現躉售型業者都早已加入AI的爭奪戰,甚至積極加速整體的發展進程。筆者相當認同一個觀點:新創公司抑或是初期便定位為OTA的旅行社,在經營過程中持續擁抱新科技、採用新策略並不稀奇;然而經營有成,且營運模式相當成熟的企業,卻願意投入更多預算導入自動化等策略,便代表該項趨勢的浪潮已經到不可忽視的發展地步。
也相信當越來越多大型的旅行業者願意投入、擔任領頭羊後,將吸引更多已有一定規模的旅行業者們繼續投入AI導入的步伐。而AI的關鍵在於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餵養與教育,隨著自身內部的大數據庫建置完成,加上外部可取得的公開資料,進而找尋、建置適合自身的AI輔助機制,屆時整體旅行業邁入數位化發展的步調勢必將獲得進一步提升。
總編輯 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