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期|2025.04.28|記者:王政
SAF帶動 台灣永續大躍進

SAF帶動 台灣永續大躍進

隨著各國在淨零碳排的議題重視度不斷提升,尤其國際組織陸續出台相關政策,如歐盟便頒布新政策「ReFuelEU」,2025年起區域內的機場必須供應至少2%的SAF,且比例逐年增加,預計2050年達到70%;新加坡也在該國的「永續航空樞紐藍圖」中明訂,從本國離境的航班,自2026年起必須採用SAF。而日本國土交通省同樣建議,2030年起所有從日本起飛的國際航班,都需要添增固定比例的SAF。國際間的種種壓力,都讓過去在全球碳排量占比2%、被視為「碳排大戶」的航空產業,紛紛在永續與減碳的賽道上全力加速。

然以現階段技術而言,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是航空公司在碳排降低的最優解,前波音執行長凱爾洪(Dave Calhoun)便曾指出:「我相信SAF是目前到2050年唯一的答案」,但也強調「SAF永遠無法達到傳統燃料的價格」。

畢竟2024年SAF產量突破100萬公噸,卻只佔全球航空燃料的0.3%,無法大規模量產的物以稀為貴情況下,自然讓SAF的價格居高不下,也使得航空公司使用上多數為宣示、測試性質,而非全面採用。

單就價格來看,2023年華航曾為天合聯盟(Skyteam)永續飛行挑戰而設計的「永續示範班機」,特別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添加10%的SAF,讓該航班可比一般航班減少8%的碳排,然額外支出便增加近1萬美元。

歸根結柢,產能不足仍是關鍵,因此許多國家紛紛開始加大SAF相關建設的投資,這點在開頭提到的日、星等國都有跡可循,如新加坡便與芬蘭製油公商Neste合作,透過大規模的擴建,確保全球最大的提煉廠穩坐在該國。

相比亞洲列強,台灣雖相對起步晚,卻也終於踏上SAF的道路。日前交通部便與台灣中油、台塑石化公司合作,分別於高雄、松山、桃園機場分別為華航、長榮及星宇3家航空公司的航空器同步添加SAF,這也是台籍航空公司首度在本土添加SAF的里程碑。

根據資料顯示,隨著台灣中油及台塑石化公司兩大油品供應商分別於去年12月及今年2月取得CORSIA國際認證,將於今年分別進口400噸與自產5,500噸SAF,預估今年減碳效益可達15,000噸,未來也將逐步提升自產的數量。而在國發會提出的《淨零路徑:臺灣總體減碳行動計畫》中,預估2030年台籍航空使用SAF達到總航空燃油使用量的5%為目標。

就遠景而言,一切都在朝著永續的美好未來前行,然就現實面來說,短期內各界仍須面對的問題是「SAF生產無法趕上需求」,對於以獲利為導向的航空公司來說必將面臨重大的挑戰,畢竟當各國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時,SAF使用量提升勢必帶動整體營業成本的增加,最終也只能攤提到票價上,消費市場是否願意買單也是一大關鍵。

這場永續戰爭,是航空產業乃至於消費端都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在永續與獲利之間的取決,就看全球如何共同面對。

總編輯 王 政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