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旅客鍾愛的旅遊目的地,香港在2024年不僅全面復甦,更迎來近4,450萬名訪客,年增幅達30%,攤開客源市場比例,非內地市場已達到1,046萬人次,年增高達44%,反映出全球國際旅客正在穩步回升。
2025年,香港旅遊熱度再攀高峰。根據統計,今年1~5月香港共迎來2,000萬人次入境旅客,其中5月份達40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20%。在各大市場中,台灣表現亮眼,累計達123,435人次、年增幅33%,僅次於菲律賓、澳洲與俄羅斯等同樣增長迅猛的市場。
究竟是什麼樣的改變,讓香港能迅速重返光榮軌道?或許可從香港旅遊發展局近期向立法會提交的《2025~2026年度工作計劃》中一窺端倪。
報告指出,香港在長短線市場均取得亮眼成果。短線市場東南亞表現最為搶眼,菲律賓創下119萬人次歷史新高,印、馬亦分別成長43%與50%。
至於長途市場(美、加、歐、澳),則受惠於航班逐步恢復,訪港旅客人次也大幅回升、成長約50%。同時,旅客行為的轉變亦是關鍵,如今近50%訪港旅客為過夜型,平均停留時間達3.2晚,顯示香港正從過境型城市轉型為深度探索型旅遊目的地。在消費面上,雖然內地旅客的購物意願略有下降,但整體旅客滿意度仍高達8.8分(滿分10分),而非內地過夜旅客更以人均港幣6,600元的消費水準,超越疫情前高峰,成為帶動旅遊產值提升的重要動能。
在種種利多下,旅發局提出4大核心策略目標,以進一步注入產業動能:
1.年度主題推廣與國際盛事策展
舉辦大型旗艦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龍舟賽、美酒佳餚巡禮、跨年煙火倒數、藝術節與動漫展,強化「亞洲盛事之都」形象。港旅局並與ArtBasel簽訂全球合作協議,於巴黎、邁阿密、巴塞爾等地設立香港文化主題展區,拓展國際聲量。
2.精準鎖定市場與潛力客群
根據不同客源市場屬性,旅發局擬定針對性行銷策略:內地市場推出免稅額提升與多次入境政策,刺激短期訪港旅客人潮;短程市場(如台、日、東南亞)主打親子、女性與年輕族群導向產品,並與KOL合作加強社群曝光;長途市場則攜手航空公司推動多目的地產品,鼓勵「中停式」旅遊;新興市場方面,將中東、印度與穆斯林旅客視為高潛力對象,推進清真設施認證、導遊專業培訓與文化溝通力強化。
3.創造商機、深化產業鏈合作
2025~2026年,港旅局預估將吸引約18.3萬名過夜會展(MICE)旅客,創造超過14億港元的直接消費。同時,亦將推出旅遊業支援計畫與旅遊產品設計競賽,激勵業者提升接待品質與產品創新力,活絡產業鏈合作。
4.推動智慧旅遊,強化數位服務
優化「Discove rHong Kong」一站式平台,並推出「Live Travel Map」與「AI智慧行程規劃器」試用版,根據使用者年齡、興趣與偏好給予個人化建議。同時加強「Partner Net」數據平台功能,支援業界掌握客源結構、市場趨勢與行銷資源分配。
雖然市場形勢樂觀,但香港仍面對不少外部挑戰,例如港幣走強對國際旅客形成匯率壓力、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攀升,以及新加坡、首爾等鄰近城市積極佈局夜經濟與國際會展,皆對香港構成潛在威脅。
然而,綜觀大局,2025年無疑是香港旅遊再飛躍的關鍵之年,從過往「大量訪客導向」轉型為「高端旅客經濟」、「文化體驗加值」、「智慧服務升級」,透過盛事帶動、人流深化、市場多元扎根,只要持續強化價值與體驗,香港勢必穩坐亞洲旅遊核心城市的地位。
總編輯 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