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經營的長河中,一封看似簡單的內部公開信,往往承載著超乎文字的重量。它既是經營者向員工傳達理念與期許的媒介,也是促進組織溝通、凝聚團隊共識、推動策略落地的重要工具。許多國際企業案例中,都能看到這些內部公開信成為文化轉型與組織變革的催化劑。
今年3月接任中華航空總經理的陳漢銘,近期便以一封真誠的內部公開信,描繪了華航的未來藍圖與品牌期許。信中不僅感謝董事長高星潢的充分授權與同仁的支持,更在字裡行間傳遞出一個明確訊號—華航要在「華航品質‧從心做起」的信念下,迎向新一輪的再造與飛躍。
「航網擴張:攻下市場的決心」:在航空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航網布局是一家航空公司的核心戰場。陳漢銘在信中點出,即便目前正值機隊汰舊換新,華航仍積極與製造商溝通新機交付進度,並尋找租賃航機以填補運能缺口。更具戰略意涵的是,華航正劍指北美市場,借助開航鳳凰城、增班紐約航線、搬遷至新航廈,以及與西南航空合作強化轉機網絡。這些動作凸顯了華航不僅要守住既有市場,更要在國際航線上取得增量優勢。
「服務升級:以差異化打造競爭力」:航空業的競爭,不僅在於價格與航點,服務差異化更是長期致勝的關鍵。因此華航領先競爭者推出全機免費Wi-Fi並強化穩定性,貼近乘客追求科技化的服務需求。同時重新定位豪華經濟艙(PY艙),以「商務艙少一點、而非經濟艙多一點」塑造特色,強化產品層級與乘客體驗。這種精準劃分的作法,能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為乘客創造更佳體驗,也為公司增加收益空間。
「品牌深化:從口號到文化落地」:「華航品質‧從心做起」這句口號,在信中反覆強調。它不是單純的宣傳標語,而是陳漢銘推動的企業文化核心,旨在提升服務品質,更希望在國際市場建立華航作為「The Best Carrier from Taiwan」的鮮明形象。因為綜觀全球航空市場,品牌辨識度與忠誠度往往能在危機時刻成為企業的護城河。
「團隊文化:以人為本的長期競爭力」:在企業的長期競爭中,人才永遠是最重要的資本。信中對員工的尊重與感謝,不只是禮貌性的客套,而是將員工視為共同作戰的夥伴。陳漢銘鼓勵同仁「披上戰袍」,並把使命感、榮譽感與成就感,植入員工的日常工作思維。這種文化塑造不僅能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更能在面對挑戰時,激發組織的韌性。
不難看出,華航的經營策略已明確定調為「攻守並行」。在「攻」的層面,積極搶佔市場航點、推出差異化服務、強化科技化體驗;「守」的層面,穩固市場佔有率、強化品牌忠誠度、確保服務品質與飛航安全。這種雙線並行的策略,有助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靈活度與對抗性。
值得關注的是,日前楊柳颱風打亂國際航班起降,為服務旅客,華航同仁們不僅紛紛自願回到工作崗位,華航更加開1架載運60多位機組人員的航班飛往香港,接替已經超過工時的夥伴外,更能在桃園國際機場重新開放起降後,順利將歸心似箭的旅客們安全帶回台灣。這不僅是單純的營運調度,更是品牌精神的具象化,成為「華航品質‧從心做起」的最好註解。
從這封內部公開信,我們看見一家老牌航空公司正向外界宣示:將「從心做起」化為每一位員工的日常行動,讓華航重啟競爭引擎的決心,由台灣翱翔國際,再次成為全球旅客心中的最佳選擇。
總編輯 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