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各國在觀光旅遊發展上,先前多憑藉著自然資源豐沛的優勢,用「極原始資源特色」來賺取觀光財。隨著全球觀光產業多元化、遊客對體驗型、知識性的旅遊目的地需求增加,每年觀光旅次平均以5~7%的速率成長,當2030年全球觀光旅次有50%來自亞洲,各國莫不推陳出新,無論是推出新興旅遊目的地或是創新吸睛的行銷策略,皆為吸納這股全球強勁觀光旅次。例如:印尼觀光發展每年以20%的速度快速成長中,但觀光客卻集中於少數明星旅遊目的地,如峇里島等。
當印尼政府驚覺峇里島已經過度負荷,而觀光產業又將是印尼的明星產業時,印尼政府亟思籌劃開發10處標竿國際級旅遊目的地,問題來了,如何選擇落腳地點?是依資源特(殊)性?或是消費者(遊客)喜好?還是交通航線航班機位供給?也許印尼不若台灣有著極高度的「區域平衡考量」(與其說是區域平衡,不如說是「政治考量」來得貼切),當然,規劃者可以運用「資源特性」傳統式的風景遊憩區規劃模式啟動之。
什麼樣的旅遊者喜歡什麼樣的目的地?印尼政府運用大數據(BigData)分析,了解旅客需求與印尼觀光資源間的關係,給予新興旅遊目的地明確定位。更重要的是「服務的需求」也藉由總遊客量推估與分派,計算各個新興旅遊目的地的旅宿房間數、導遊、遊覽車等觀光產業人力需求,提供未來5~10年甚至20年的人力需求規劃,其他的服務性供給,如:水、電、交通運輸、環保等亦能妥善因應。
做為1個國家觀光政策制定者應該知道,無論由供給端或需求端的基礎資料蒐集與研究對政策研議甚為重要。抑或是當產業物件80%的獲利來自忠實顧客(重遊者),CRM(顧客關係管理)的背後就是BigData的支撐。您有沒有注意到,當您在看網路新聞時,新聞平台會直接推播給您「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新聞」;當您在查詢旅遊商品,被置入的廣告頁怎麼會都是您有興趣的產品或旅遊目的地,真神啊!是的,您已經在大數據時代中被解析出來「旅遊偏好」了。所以,重視觀光發展的國家,對於全球市場動態資訊蒐集、潛在市場客源動向分析、重遊客創新產品供給,無一不是透過調查研究建制完整資料庫,給予政策制定的支持與佐證。
在汲汲營營行銷宣傳、旅展推廣的同時,誠摯的建議,撥些經費把市場資料完整建立吧!我們樂見近年在日本、菲律賓、印尼市場行銷中已置入潛在市場調查,輔以每年「來台旅客動向調查」、「國人旅遊狀況調查」等「調查統計」,加上行政部門的「公務統計」來做為分析基礎。但是這些夠了嗎?當然不夠!大數據重於資料的input,UNWTO、PATA等全球分析報告我們是否掌握?國際級OTA的資訊有價分享我們是否應該適度的購置?這樣資訊的取得更經濟於自辦調查。
當然,大數據可以看到趨勢與動態,但也不要忽略小數據的價值,作家MartinLindstrom說到「SmallData發現大數據看不見的小細節,從消費慾望到行為分析,創造品牌商機」。因此,行政長官們進一步如何將前述資料轉化成OpenData,開放資料讓學界可以協助研究產出有效政策建議;讓產業界減少研發成本,更願意強化R&D部門,增加產業競爭力,應為台灣觀光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