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產業補助策略是在於短期刺激及提升產業活絡。
補助與政策力 創造台灣觀光的「追劇感」
學校3天國際高峰論壇的舉辦,海馬迴少得可憐的我,腦子已被掏空,假日難得在家發呆,試圖把自己與沙發「融為一體」,沒有知識也要看電視啊,呵呵!隨手拿著搖控器轉啊轉的,瞥見一部日劇,不是女主角特別可愛,而是這劇名太有趣了,有別於一般妳情我愛的劇名,內容探討社會福利政策「補助」與基層公務員(社工)的「政策力」,開始追劇了,追的不是女主角,追的是一個一個個案以及心中的很多的想法,「補助」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政策?有了政策該如何「管理政策」?
最近,政府不時推出相關的補助策略,試圖提供給積弱不振的觀光產業一絲絲活水。我們看到的補助方案不停歇的推出,有為天災的紓困作為,有為陸客不來給旅行業轉型,有為開拓新市場給予銀髮族補助等,當然有人會認為這樣的補助都在花人民納稅的錢,但我想探討的是:
1、為什麼要補助?補助背後的意義與論述。
2、如何補助?誰才是真正需要幫助?補助與台灣觀光發展整體策略的關聯性。
3、政策的有效性?補助的管考機制是否完備與落實。
4、政策管理的反饋?補助是不是能夠創造出產業的活絡與更新。
日本在社會福利工作上推出許多強而有力的政策,例如:給予失業或是失能者「健康及文化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這是政府的責任沒錯。在偶像劇中,我們看到的是表演藝術,但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思維。譬如作為政府政策的推動者是必須站在消費者(人民)的立場給予他們在生活緊急危難時有所依靠,另一方面,因為政府的預算有限,也必須考量納稅人及政府財政的負擔,對於一些非屬急需救助者之補助金領取皆應有一套查核、管理作為,才能將資源運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當然從人性的角度思維,我們也看到部分急需救助者因不懂法令而受處罰,或是部分「知法玩法避法」者鑽法令漏洞獲得不當利益,更怕的其實是,訂定了補助要點,錢花掉(有執行率)就好,沒有追蹤、輔導、反饋,甚至忘了為何補助!這些都需要從管理層面來檢討的。
回到台灣觀光政策上,我們的補助政策是不是真正嘉惠到需要幫助的觀光產業?要協助轉型的業者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補助申請核銷程序繁瑣以致效益不彰?還是旅行業者根本不領情?有了上述課題是否滾動檢討補助要點?補助策略是在於短期刺激及提升產業活絡。
最近,看到日本北海道因為震災提出的旅宿補助方案(應該不是假新聞),我們也看到以往作為的有效性,例如:獎勵旅遊補助刺激MICE產業活絡;包機獎助解決航空機位不足、沒有定期航班旅遊市場的拓源問題;郵輪彎靠獎助要點直接面對郵輪商俾增加郵輪抵台,這些補助成功的關鍵因素是皆與整體觀光政策一致性及服膺一套嚴謹的管考機制,嚴謹的管考並不是在請領補助發票單據上去刁難業者,而是隨時確認補助方案是否有達到預定效果。
又如同在「節慶活動國際化」的推動上,對於一定金額以上的補助者(縣市政府、單位)都會邀請相關學者進行實地查核,提供意見並且在下一期的補助過程中確認是否實際執行與完成修正,俾作為未來年度補助的依據。
由此觀之,補助是一項政府推動政策落實的手段,但並非買票綁樁的手法。如何將民眾的納稅錢真正帶領產業的提升,我想這是關鍵。一般民眾對於政府補助政策也無須多予苛責但應監督,因為觀光產業是平台、是載具,觀光產業的每一分消費在經濟學上具有2.5至3.0的乘數效果,也就是說一分錢的投入將會帶動2.5到3倍的經濟規模與效益。觀光產業是移不走的產業,將觀光產業復甦,不只是台灣民眾幸福快樂的泉源,也是引領台灣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補助,就讓她花在刀口上吧。
日劇會吸引人,有她一定的道理,不只是在劇情的吸睛,也寓含教育意義,重要的是,我又發現一位絕佳的台灣對日本行銷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