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期|2018.11.26|記者:劉彥廷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誰來考試? 自由行時代,導遊專業及個人品牌才是王道

▲具有專業能力及自我品牌的導遊才是未來導遊發展的重點。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誰來考試? 自由行時代,導遊專業及個人品牌才是王道

其實導遊和領隊的意義與目的非常單純,導遊和領隊是橋樑角色,串起消費者及旅行社,甚至景點、業者及政府間的多角關係。在旅行社與消費者間,如何透過導遊、領隊的服務與行程的協助,讓消費者有愉悅的旅遊經驗,這點非常重要;而就景點角度,他們則是讓消費者理解歷史背景,或透過故事行銷,使消費者獲取不一樣的旅遊體驗;政府則透過他們將政策及訊息做有效的傳達與溝通。

因此導遊與領隊,在觀光旅遊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從服務的角度觀之,導遊和領隊本身就是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服務人員,在旅遊過程中提供遊憩與行程服務,深究目前年輕人不願意投入的最大問題是,現今的工作環境是否真的在扮演橋樑與服務的角色?還是以導購為主?

倘論導遊不足問題,也許從政府立場就是從「訓練輔導」與「長期規劃」兩方面做起,但我比較想探討「不足」,而「不足」有兩種可能:沒有或不願意。所謂「沒有」,指的是在教育或人才培養上,根本沒有達到目前市場需求,這方面當然必須透過長期的培養,或是有制度的操作;另外,「不願意」則是有人才卻不願意投入導遊工作,並非資源不足,若如此,就必須多花時間思考,為什麼年輕人或具有能力的人,不願意投入導遊行業。

我們會發現大部分旅行業雇用導遊時,除了基礎解說外,很多都著重利潤獲取,這讓很多想要進到此行業、抱有希望、想扮演溝通橋樑角色、希望將景點特色和故事傳達給消費者的年輕人,因不想負擔購物利潤問題,而不願意投入此產業。這方面應該是整體制度必須去思維的地方。我認為,不論是培養或長期性與教育單位合作,當然都必須持續去做,但換個思考方向,台灣是科技島,我們應能透過科技化的概念去輔助,比方我們今天用中文做說明,可以透過科技設備(機器人、AI)直接翻譯成他國語言,這樣的技術並不困難。

其實最困難的是導遊本身的培養,翻譯是一回事,重點在於他對這件事的理解為何?同樣是翠玉白菜,歷史來源論述是不會變的,但每個人對其的闡述方式可能不盡相同;同樣一塊肉形石,有的人在意的是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有的人則會從他的紋理或歷史背景做說明。因此,我認為就語言面、技術面或行程方面來看,都容易解決,較為困難的仍是導遊素質底蘊的培力。

考選部導遊考試改由交通部觀光局接辦,是否可解決不足問題?我個人認為可能可以解決。但就前面的問題分析,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誰來考試,而是有沒有市場性以及大家願不願意投入。如果廢除國考由旅行社自行培訓,回歸自由市場機制?我認為,這必須看政府的態度。以導遊為例,我們都希望來台的觀光客透過導遊解說,對台灣歷史文化及自然景色有更深入了解;透過導遊的服務讓他們能夠在友善的旅遊環境中,獲得更多體驗,假設以上的概念是存在的,那麼「團體旅客須配置導遊」這件事就是正確的。

但現在整個環境在改變,自由行的比例不斷增加,導遊仍應是專業的存在,他是有執照的專業人員,應透過平台讓消費者做選擇,不必然要和旅行社做連結。從政府的態度來看,在觀光發展上我們需要服務、品質和文化的傳遞,當然這需要和旅行社合作;但若以未來的趨勢來看,「導遊自覺」這件事會更為重要,導遊本身的能力、專業和自我品牌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若達到一定的水準,那麼您在平台上不僅會受到旅行社團體客、旅行業的歡迎,甚至自由行的旅客都會選擇您。

我們今天要登山,會需要具備專業登山知識的導遊帶領;我們要賞鳥,則需要具備鳥類知識的導遊;我們希望對故宮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則需要具備對文物歷史文化相關知識的導遊,具有專業能力及自我品牌的導遊才是未來導遊發展的重點。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教授(級)兼副校長劉喜臨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