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期|2019.02.25|記者:劉喜臨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建全法規與市場機制 引導觀光產業正向發展
▲機師罷工事件提供社會建全法規與市場機制,引導觀光產業正向發展的契機。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建全法規與市場機制 引導觀光產業正向發展

當機師罷工在驚濤駭浪中平和落幕,拖了7天,影響163航班,2.7萬旅客,也讓旅行業度過一個驚心動魄的春節,雖然換來機師工會3年不罷工的承諾,但地勤呢?空服呢?3年之後呢?很多旅行社老闆鬆一口氣,觀光從業人員都很有感的抱怨,今年的春節因航罷工搞得人仰馬翻,當然也引發一波波的檢討聲浪。團體旅客被迫更改行程所造成的衍生費用,究竟要由航空公司買單抑或是旅行社自己要吃下來?第一時間,政府搬出法規要求業者「以消費者權益保障」為主,不只是旅行業跳出來大聲疾呼反彈,也因航空公司對於個別購票旅客與團客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出境旅遊一陣混亂。

當然,「罷工」本是勞資雙方鬥法爭取自我主張的一項工具,但是,交通運輸服務業究竟能不能有罷工的權利?過年期間,電視節目乏善可陳,腦子一直被「恭喜呀、恭喜,發呀、發大財~」這類的洗腦歌攻擊,為了保持腦子的清新,開始給自己設定研究思考目標:到底罷工對勞資雙方以外的影響為何?到底誰不能罷工?

做為老師的我,有罷工的權利嗎?來個「老師罷工對社會觀感影響研究」吧。

[研究課題]:供給端:老師

為什麼罷工?爭取什麼權益?每週上課工時8~15小時,不滿足?春節假期太短,心還沒收回來?只有年終獎金,沒有考績獎金?

《研究方法:專家問卷研究》

需求端:學生(可能不認為自己是需求端)

以台灣85%學生的心態,應該會放鞭炮,支持老師罷工。學生為什麼不爭取自已的受教權益?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隨機抽樣》

政府端:

搬一堆法律規定、條文,然後發一則「X話新聞稿」:教學是義務,要保障學生受教權。再看看風向決定是否介入,還要小心派系的牽制。

《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深度訪談》

周邊關連產業:

抗議!老師罷工,學生不上課~餐廳、手搖飲店抗議:沒生意。影印店抗議:沒人來盜版影印。交通運輸抗議:沒學生、沒運量。各行各業抗議:沒學生、沒商機。思考:奇怪,台灣只有「學生」這個客群?各行各業只靠學生?

《研究方法:田野調查,路上行為觀察》

社會觀感中介變項(干擾因子):

電視名嘴:不同台,站在不同特定立場發言。網路群組:以群組特性,不分彼此,互相取暖,反正「一切都是政府的錯、阿共仔A陰謀」就對了!命理大師:一切都是國運。沈默大眾:~~~~~~~(繼續沈默)

《研究方法:大數據量化分析,語意分析法、網路聲量調查》

研究限制:

1、僅限台灣地區這特殊生態環境。

2、政策可能隨時會變動造成研究失真。

3、其他專業技術人士(例如:機師)不宜參酌本研究。還有「研究假設」、「實驗設計」、「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與發現」、「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等等~網誌一在社群網站貼出,好友們都跳出來發聲,「醫生可罷工嗎?」、「服務業可以罷工嗎?」、「媽媽可以罷工嗎?」,有趣。我也歸納2點:

1.大家真的累了: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品質才是人民所要的,經濟環境復甦與民主政治雖不可偏廢。但有權力的官員們,可否少一些惡鬥口水,多一些為民眾創造利基,讓我們能掙一口飯吃!

2.爭議回歸法制,惡法就該修法:旅行業者覺得不公平,被政府拗著吃下因罷工所產生的團體額外支出。就契約關係區分,消費者與旅行業簽「定型化契約」,業者倘若收取服務費用,理當協助消費者完成雙方所律定之行程與內容。然,旅行社與航空公司間的「票務買受契約」呢?這也正是旅行業可主張的權利保障,然而,也許處於市場機制弱勢,旅行業者始終無法與航空公司取得平衡點,這不正是觀光主管機關可以為業者做些事的空間嗎?

正在享受美好地研究「老師罷工」的社會影響,友人傳來「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下列勞工,不得罷工:

1.教師。2.國防部及其所屬機關(構)、學校之勞工。

哦,原來教師罷工是「假議題」,老師根本不能罷工,我們學識尚有精進空間,我們更不可僅站在本位思考。鳴金收兵!嗯,終於有一點準備開學的Fu了,請問,這篇可以投SSCI嗎?(大學教師的痛)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