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觀光及責任旅遊在整體觀光推動上,屬於種樹的長期耕耘工作。
對各縣市新任觀光首長,坦白講,我覺得有驚喜也有期待,這是一個新的局面,許多縣市首長重新洗牌後,也有許多新人上任,我們看到這些新任的局處長有技術官僚,也有行銷高手,甚至有從業界、學界禮聘擔任,我相信他們在原有崗位都表現出色,才會被新任縣市首長聘任。然而,觀光是個平台也是個載具,必須具備較強的整合及協調力量,這當然是每位觀光首長的特質,更重要的是,縣市首長也必須給予資源,觀光絕對不只是產品行銷或包裝,整體環境的建構很重要,因此,縣市政府的橫向溝通,必須做好全面性盤整,這樣才有辦法把觀光做好。我相信這些觀光新任首長在行銷上問題都不大,主要是他們是否能有較宏觀的想法。
縣市觀光首長應具備特質,我個人認為應具備國際觀、在地化和行銷創新力。我會把行銷創新力放在最後,是因為現在的縣市長在找觀光局處長的時候,都會以「行銷」和「創新」為主要基調,這點沒有問題,觀光本來就要找到吸引人的地方,但更重要是他是否有國際觀?目前台灣的內需市場,就某些層面來看是不夠的,台灣2,300萬人口所產生的旅次,是否能支持一景點、景區的經營管理,對此我會打一個大問號。尤其台灣目前淡旺季區隔明顯,在淡季、WeekDay時,如何吸引國際觀光客進來,這是一大重點。
但是,國際觀不應只針對國際觀光客,應該去了解我們的鄰近國家,看看我們的對手在推什麼產品,什麼是值得我們拿得出的亮點;而講到國際觀,我們的在地化特色,也就必須被凸顯,觀光是體驗經濟,應從文化的面向著手,在地文化肯定是吸引國際觀光客的重點。回歸到前面提到的,我們也希望在整個環境的建構上,能更凸顯縣市的特色而非抄襲,也就不會有大量的天空步道和彩繪村的事情發生,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亮點,如何做完整的分析十分重要。
至於,地方觀光首長如何與中央政策配合,我們應如何攜手共進、不分藍綠?我想這才是重點。比較擔心的是,因為一些政治思維,使得相關地方建設或中央協助觀光發展部分,沒有下達各個地方,從中央角度來看,當然應積極與縣市地方合作,畢竟要吸引國際觀光客,還是需以地方為重點,地方最了解地方,只有他們知道今天我們想吸引別人的地方是什麼,而中央可扮演整體行銷的角色。
再者,中央應協助地方觀光首長做區域化整合,在打國際戰的時候,不能靠單一縣市政府推動,我們也曾經看過鄰近兩縣市首長對槓,這都不是我們樂見的。因此,中央應站在比較協調的角色,以區域整合的概念推動觀光;而地方縣市首長也應該知道,中央位於不同市場有什麼樣的目標訴求,比如在日本市場主打美食、樂活、浪漫,地方的推動是否有配合中央的訴求做配合,就很重要。
而地方首長如何與業者互動,我認為,傾聽很重要,畢竟業者本身非常有活力,因此,地方觀光首長應多與業者互動,更重要的是應協助排除障礙,因為觀光產業會面臨的法規,不只觀光的部分,更可能牽涉到建築、消防、衛安法規,所以地方觀光首長應協助排除法規上的困難,相信業者能更放開手去做觀光相關推動。此外,從縣市經營的角度來看,觀光首長應透過橫向聯繫及協調排除法規上的困難。
從縣市長對局長的任命看台灣觀光,大家都比較重視行銷,從最近的狀況我們可以看到,創造話題的能量是夠的,但我必須懇切的提醒「永續」及「責任」這兩件事,永續觀光及責任旅遊在整體觀光推動上,雖然屬於種樹的工作,但還是要種,這雖不像我們想要吃菜就去種菜,可以短期內收成,但樹還是要種。從解構資源、傾聽民意、鬆綁法令,接著是瞭解對手、提出亮點、創新產品、時時檢討,到永續觀光,我認為這幾個步驟可提供新任觀光首長參考。若短期內想看到很多政績,您可以去種很多的菜,但觀光絕對是長期性的工作,必須慢慢耕耘,才能把市場品牌做穩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