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蠣煎(蚵仔煎)、台灣牛肉麵、台灣香腸、台灣榴槤糕?有時,走在廈門的街道上,會有一種強烈的錯覺,我到底身處在台灣?還是中國大陸?到處充斥著「台灣」字眼的怪異景象,以「台灣」為字首(或稱形容詞吧)的小吃或是特產品居然成為廈門街頭主要吸引客人的「意象視覺」。
廈門,是一個有趣的城市,常住人口超過4百萬人,加上周邊人口也有近7百萬,最令人羨慕的是全年遊客量可達9千萬人次。邏輯上,來訪廈門的遊客,應該是受到其觀光資源所召喚,檢視廈門是擁有絕佳的觀光資源,包括世界文化遺產5A景區鼓浪嶼、南普陀寺、廬江夜遊,地道的美食小吃如沙茶麵、土笋凍、水煮三鮮、黃則和花生湯等,在文化資源上,包括開廈門城的陳嘉庚先生相關紀念文物,連世界一流排名之廈門大學也成為重要的觀光指標。
具有如此豐厚的資源,為何在街頭上「台灣」這兩個字成為重要的指標依據?也許從消費者行為觀察之,「品牌價值」:台灣,在大陸民眾心目中仍然存在有高品質、高期待感、值得旅遊等旅遊目的地吸引力及意象。
廈門也具有著與金門對望、最靠近台灣、文化語言最相近的地理優勢,所以,對於來廈門旅遊的內地旅客而言,在無法前往台灣觀光的情況下,在廈門是取得台灣旅遊「體驗感」的最佳通路,當然,對於廈門的商業人士,也樂於透過這種「無法註冊智慧財產權」的「品牌價值」來提高自己的產品銷售量。
其實這樣的情況台灣民眾也別太氣憤(一切攏係阿共啊A陰謀?),也似乎不用太訝異,在台灣的路上一樣也充斥著相當數量的日本文化及日本產物(近來打著韓風的也不少),從積極面觀之,這不正反映著未來台灣對於大陸市場旅遊的吸引,廈門會是個跳板。
倘若回到「遊憩吸引力」從美食的角度發展,台灣小吃具有一定的魅力與能量,吃過廈門號稱的台灣小吃,您就可以感受到在台灣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在廈門,許多打著台灣招牌的小吃店總是門庭若市,但在親身體驗後,廈門最大的地雷就是「台灣」二字,許多台灣小吃賣得特別貴。先檢討我們自己,觀察在台灣觀光發展的一些狀況:我相信台灣大部分的飲食及攤商們對其販售產品都有非常強烈的餐飲水準及自我要求,在品質上對食材的掌握與處理、在衛生及對環境資源的愛護,在價格上朝向明確標示的相關作為,顯見對「品牌」的愛惜,在建構永續觀光經營的過程中,其實要求的不會太多,就在前述這些舉手之舉即可達成。可惜的是,觀光地區攤商總有害群之馬,觀光客不來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偷斤減兩、殺價競爭。永續觀光不會是夢,在於您願不願意愛惜自己的品牌與價值。
一樣的狀況,存在於廈門的街頭上,飲食店存在著一個一個「雷」,打著台灣品牌小吃或者是廈門地道的特產,有著姣好且光鮮亮麗的招牌門面,倘若,您不在社群上先做評價的探索,您就很容易踩到雷。有些店家占著地利之便,卻不願意努力的將產品品質提升,只是不斷地在打壞自己的品牌。
我試著在廈門中山路上尋找街頭好吃的美食,也不刻意先在點評上面看介紹,食畢所謂的「特色及台灣小吃」,只能說一無是處,再回到點評網上看消費者的評價,果然,就是個雷。這代表著,現在是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網路社群媒體的時代,聰明消費將會透過同儕或社群的推薦找到自己喜歡的、CP值高的,然而相對的,店家當然也可以破解消費者行為,透過「操作」(如KOL業配、下網評等)在社群上取得優勢的評論。但請相信我,紙是包不住火的,品質是根本,行銷只是手段,假如品質沒有提升,永遠不用思考你會得到消費者好的評價。所以,老老實實做生意、實實在在顧品質,這才是永續觀光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