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期|2019.09.16|記者:劉喜臨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請把專業交給專業 確認問題解決問題

▲「把專業留給專業」,假設在前面行銷宣傳推廣或景點建構上沒有辦法達成相關目標,何不將雙層觀光巴士交給國際專業性經營者來掌舵。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請把專業交給專業 確認問題解決問題

雙層觀光巴士的課題在續約或年度檢討的時候就會再一次浮現,為什麼雙層觀光巴士在台灣沒有好的營運績效?不像國外,是國際觀光客城市導覽的首選?我想這個問題在公務部門或運營單位應該都相當的苦惱。我相信,大家也都希望讓雙層觀光巴士能夠正常營運甚至開發出新亮點。到底雙層觀光巴士營運績效不彰的課題是什麼?「確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在公務人員訓練課程中,無論是「方案規劃」或「政策制定、執行與評估」我們都會花大半的時間訓練公務人員們「確認問題」,因為政府花太多心思在處理「假議題」或沒有明辨問題癥結而做了無效策略。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曾經邀請眾多專家、學者為雙層觀巴把脈,探究其中原因。其實,並未如想像中的困難,還是老話一句,政府願不願意協助排除營運障礙?業者願不願意加強宣傳投資?大家去發掘更多的亮點與獨特性、唯一性,我想這才是正解。

從報章媒體間的論述可以發現,在公部門與營運單位的檢討中認為雙層觀光巴士在台北無法能夠順利營運的兩大理由:第一為車身及車高太長太高造成部分景點無法進入;第二為雙層觀光巴士在台北市卻無法將路權延遠至新北市相關景點。雖然這是個課題,但是我認為這是個假議題。從第一項營運困難觀之,全世界的雙層觀光巴士,不必然一定要開到景點門口,反而應該透過停靠站與景點之間的關係創造出這個動線上另外的商機與趣味。誠如報章報導,營運單位認為霞海城隍廟是日本客人最愛的景點,但雙層巴士無法到達!我認為雙層巴士本身應該就停在延平或重慶北路上,透過商圈以導引方式讓遊客能夠步行走路到迪化街、霞海城隍廟,這樣的一個運行其實也能夠創造出不同的效果,況且,倘若台灣就是在強調生活型態(Lifestyle)像大稻埕這樣的最佳漫步觀光基地為何還一定要「長趨直入」呢?

對於在台北市營運的雙層巴士不能開到新北市?這應該可以採取兩種思維:

(1)倘若這是目前營運的最大課題,那政府口口聲聲喊需要發展觀光產業,這從法規及行政命令即可解決如何開放路權!不願意做就是永遠都不行(這,就是現在的政府)。

(2)雙層觀光巴士也不應該做長途性的一個巡迴旅行,這樣會造成班次不夠密集,正解應該如同台灣好行,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車行時間內,利用轉運點將客人做直線的連結,原先雙層觀光巴士的概念,就比較像是台灣好行的概念,屬於人等車的形式,直接在結點進行接駁服務,這就是區域聯結的概念。

再者,假如真正去看台灣觀光雙層巴士的營運,我個人認為以下兩項思考應該可以考量:

(1)雙層觀光巴士的品牌思維:老實說,今天去詢問國內民眾,台灣到底有哪幾個城市有雙層觀光巴士?或者我們詳細詢問台北市的居民對於雙層觀光巴士是否了解?倘若連台灣的民眾都無法知道或認同雙層觀光巴士,那何況在國際觀光客之間?而且,在國際行銷的力道上,似乎也看不到雙層觀光巴士在都會地區提供觀光客服務便利性與優越性的宣傳,這需要政府跟營運單位共同來努力!

(2)景點的鋪陳解說:雙層觀光巴士最重要的是:讓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的觀光客可以用最方便、最快速的方式瀏覽整個城市的外觀與內涵,路線街道的選擇、周邊的重要景點舖陳、如何營造夜間光環境及車上配套解說設施與相關行銷創意小活動等,這些都是在國外雙層觀光巴士上面常見而且受到歡迎的項目,我們台灣雙層觀光巴士能不能在這些面向上面去提升?這是重點。當然大家所提倡的夜間旅遊,以「較為涼爽」做為賣點,這件事情是正確的思考,但我們在夜間街道景緻抑或是夜間觀光亮點建構尚稱不足,這又是希望大家思考的重點。最後一項:

(3)從台灣希望做雙層觀光巴士開始,我所堅持意見是:「把專業留給專業」!應該引進國際品牌進入營業,因為在全世界營運雙層觀光巴士已有相當的經驗,國際品牌也受到國際觀光客的青睞,我們要自創雙層觀光巴士品牌本來就應該要有一段成長期與陣痛期。假設在前面行銷宣傳推廣或景點建構上沒有辦法達成相關目標,何不將雙層觀光巴士交給國際專業性經營者來掌舵,而非為了服眾在地化就交給當地交通客運業者(其實業者被迫,也是相當苦惱啊⋯⋯)

換個思維會有不同的想像發展,台灣也許需要有更多的創新或者不同的思維來打破現有的窠舊與環境。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