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期|2019.11.04|記者:劉喜臨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創意來自於想像 但是背後還是需要有數據的支撐

▲塞好、塞滿的機位,整個卡在座位上。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創意來自於想像 但是背後還是需要有數據的支撐

每次出國搭飛機,最痛苦的就是「選位」,因為知道自己的體型不佳,只要是機型小、位置不大,就是得「塞好、塞滿」,整個卡在座位上。所以,若已經知道是既定行程,一定會先行選位。但是,為了節省公帑買的機票都是無法預先劃位,只好運用一點小小的技巧「網路預辦登機」(細節不能多談,不然會有一堆人和我搶位置。)我喜歡坐走道的位置,因為這樣不會干擾到別人,我喜歡在飛機上走動,主要是走道可站立,又比任何1個位子寬敞。

本來選位只是因為個人的需求,但是放到學術研究上,卻會變成是1個有趣的課題。「行為科學」會判斷每個人的選擇決策模式,排除「非理性決策」,倘若以理性的決策模式,每種選擇都代表這個人背後的思維。之前看過1篇文章,特別去描述坐飛機選位的思考,「靠窗或者是靠走道?」會反映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

本來搭機我比較在意的是:飛機上的真愛來臨(大部分人坐上飛機不是看電影就是蒙頭大睡,最好能夠一路睡到底,但這一睡可能讓您失去交朋友、找到新客戶,以及錯過真愛的機會!截錄改寫自網路文章),抑或是,坐那裡的生還機率比較高(根據《TIME》2015年統計,1985~2000年間的17次有人生還空難中,發現客艙「後段」、「靠中間」的位置是死亡率最低的座位,整體而言,後段座位似乎是比較安全的;至於空難中存活率最低的座位,從統計數據看來則是客艙中段,靠走道的位子。截錄改寫自網路文章)

回到本篇主題:選位行為科學─您是很《靠窗》還是《靠走道》?座位偏好反應人格特質!

《Expedia》依據大數據資料,55%的人選擇靠窗,45%的人選擇靠走道,在統計上尚無顯著差異。但「靠窗」與「靠走道」真正的差別,還是在「打擾人」與「被打擾」之間。以我個人(臉皮薄)而言,我還真的不喜歡打擾別人啊。「靠窗族」通常比較自私,有學者研究提出這樣的見解,這類型乘客多半是經常搭飛機的老司機,不怕打擾別人。而「靠走道族」則比較在意別人感受,待人處事上力求面面俱到,在飛機上也不太能夠入睡(直接命中,我好像被赤祼祼地檢視)。心理學家認為「靠窗族」多半信奉「適者生存」叢林法則,不太顧慮別人感受;「靠走道族」則偏向性格內斂,而且脾氣比較溫和。

其實,行為科學是非常困難掌握的,因為研究者通常會非常謹慎且理性地控制相關變項,俾求研究實驗的單純解釋力。但是,現實生活中卻非如此,人是善變的,更有時候是故意唱反調的,這也正是觀光研究有趣的地方。尤其觀光產業要因應全球化競爭又要符合在地化服務需求,建議大家找些有趣的事情來思考吧,因為不論是「靠窗族」還是「靠走道族」,只要不要一直「靠北」就好了!

後記:有1次,忘了網路預辦登機,居然坐在1對情侶的中間座位(他們可能預期不會客滿)結果,完全是靠背跟靠腰啊!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