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期|2019.12.09|記者:劉喜臨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開大門走大路 台灣觀光才能走得又寬又廣

▲善用「觀光」作為「工具」而非「武器」一路順暢;反之,想利用觀光來達成政治意圖者,爽快一時,卻擔心會時時被反撲!

觀光研究院 喜臨開課 開大門走大路 台灣觀光才能走得又寬又廣

觀光常常成為我們與世界各國交流溝通的敲門磚,因為觀光旅遊創造民眾幸福與快樂的生活、建構旅遊目的地產業與經濟的繁榮。所以,各國無不利用這個「工具」來創造國家最大的利益,無論是國內產官學研媒之聯結合作,抑或是國際品牌與聲量的傳播曝光。觀光之於民眾,是消費品,調濟身心(國旅或區域出國觀光);是奢侈品,增廣見聞(出國長線、郵輪、奢華旅遊)。觀光之於產業,是活路,溫飽滿足;是商機,人民的需求無限。但是,當觀光被當作「武器」不管是政治議題、競選工具或是無限上綱地奪權奪利,並未將心思與努力置放於民眾生活、產業生計、文化傳承、地方繁榮上,其終將會受到民眾與產業所唾棄,國內外皆然。

國際間案例我們暫且不論,近期台灣2事件造成不同程度的迴響:1、泰國政府要求台灣民眾赴泰國簽證申請需檢附「財力證明」;2、教育部發函各級學校重申:「凡以學校名義組團大陸進行教育交流,都必須事前登錄平台提前報備。」,上述2事件,看似單純行政程序作業,卻引發不小反彈。簡言之,當「觀光遇上了政治」就不是「市場機制」的問題了!我們在指導學生或公務人員培訓時,「問題分析與解決」課程的原理原則為何?第一步即是「確認問題、了解需求」,網路假新聞、假消息充斥,政府無端受殃及,「網路事,網路解決」,利用懶人包、KOL社群、短視頻等創造網路聲量,假新聞所對應的TA在哪裡,政府的立場說明就往那裏去消毒。同樣的「政治事就請政治解決」吧。泰國政府對台灣觀光市場漠視?不必然是我們政府無能,其實有部分受國際現實之影響,當然,也有業者不留情批評「我們大有為的政府,開放免簽給泰國,給泰國人來衝南向業績,這種熱臉貼冷屁股的待遇實在…」,沒錯,簽證申請與核發是國格與國力的展現,但相對的,當免簽作為促進觀光發展時,這也成為是「工具」,可為台灣與各國做朋友的工具,老實說,回憶過去,當時泰國來台免簽證也是業界積極提出要求,政府在不利國格時當然可彈性調整,但是政府立場應該是要讓民眾與產業看到「態度」。在此事件上,我們也要恭喜業界團結自救,全聯會發函抗議、各群組內群情激憤,形成壓力,本來換得「不執行」的承諾,才一天又被打臉,這就是國際現實,接下來會如何發展?我們繼續看下去。

「凡以學校名義組團大陸進行教育交流,都必須事前登錄平台提前報備。」這樣的函示,是太小看臺灣學生、教師的智慧了,有些工作可做、不可說。當大學收到「赴陸教育交流活動登錄平台操作手冊」與相關公文通知時,又是在社群論壇一陣撻伐,手冊中說明,從今年12╱1開始,以學校名義組團赴大陸地區之教育交流活動,包含體驗學習、實習、志工服務、訪問研習、姊妹校交流、教育專題訪問交流、師生交換及其他赴陸交流活動,需至「教育交流活動」登錄。手冊內文也提到(還規範時間)在通報方面,必須在活動起始日1個月前,至平台完成活動登錄;如有變更時,應於事實發生3日內辦理活動變更通報,並於活動完成返台1個月內,至「事後登錄」回報活動概況。當我們看到學生「出去走走」可以建構國際觀時,莫擔心,不可能被洗腦的,有時,可以反洗腦呢!哈哈。政府應該要更有自信,不是鎖國與封閉,開大門,走大路,才能拓展台灣的實力。

從上述2事件觀之,善用「觀光」作為「工具」而非「武器」一路順暢;反之,想利用觀光來達成政治意圖者,爽快一時,卻擔心會時時被反撲!有一種寧靜是天還沒有全亮;有一種想像是心一直在徜徉。共勉之—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