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期|2022.12.27|記者:王政
當國際觀光市場已經重新洗牌 台灣應重視觀光「產業」別讓3年沉澱期成為起跑時的絆腳石

隨著全球已從過去高度仰賴農業、工業加工體系,轉而投向服務化的進程,越來越多國開始將觀光旅遊視為該國發展的目標,尤其坐擁大量自然資源、歷史、人文等誘因,或是憑藉先天的地理位置優勢的國家,在過去都成功受到國際觀光客的注目,一躍成為觀光大國。

亞洲列強領導人高度重視觀光發展 疫後出台各項觀光政策、挹注大量資源收復失土 台灣倘若無法發揮自身優勢 將淪為國際觀光爭奪戰配角

從2019年底Covid-19逐漸蔓延、2020年全球肆虐起,國際觀光宣告進入冰河期,市場也進行重新洗牌。面對待整理的觀光戰場,2021年起開始有國家投入布局、有限度地開放,從杜絕病毒、認識病毒,到最後選擇與其共存,只為與時間賽跑,為恢復自身經貿、觀光交流打基礎。

直至今年底,全球觀光大致邁向一個嶄新分水嶺:各國陸續開放邊境,積極爭取恢復昔日觀光榮景,也宣告2023年觀光市場將快速復甦,爭取2024年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準。然而台灣在這場防疫戰爭中,面對許多國家已成功在國際觀光客爭奪中率先搶占灘頭堡,卻從昔日的防疫資優生,無法將過去優勢導向觀光,逐漸成為慢半拍的普通學子。

台灣面臨到甚麼問題?而國際列強又是如何長遠布局創造佳績,《旅奇週刊》特別歸納泰、菲、越、馬等昔日的觀光大國,看他們如何重視觀光業,進而為其量身推出政策推展,甚至邁向後疫情時代,願意嘗試各類解方,為日後重返國際觀光列強打下優越基礎。

台灣觀光開放顧此失彼 與病毒共存世代依舊限制重重

作為過去防疫的資優生,台灣過去的穩定控管、高度安全,使其知名度在全球水漲船高,然而這項優勢卻因為後續疫情失控逐漸消失。然疫情失控並非特例,全球各國皆曾面臨相同情況,但不同的是,積極發展觀光的國家卻將其視為扭轉的契機,讓染疫人數與疫苗施打率都持續攀升下,使得國家進入與病毒共存,進而帶動邊境開放進程的加速。

而台灣卻面臨多項問題導致觀光競賽遠遠落後,包括:

1.開跑便落後多國:持續固守邊關,看似更重視2022縣市首長選情的發展,直到面臨對外週邊國家紛紛開放邊境、對內怨聲載道,才選擇在第3季尾聲正式開放邊境,卻已晚於許多國家。

2.入境限制多:邊境開放的同時卻出台0」別讓3年沉澱期成為起跑時的絆腳石+7、入境總額等枷鎖,導致初期壓縮航空公司運能、造成旅遊成本大增,讓觀光產業雖看見各國已掀起報復性旅遊、台灣卻無法有效吸引國際客重訪,甚至台灣民眾對於出國的消費慾望亦無法成功激起。

3.未高度重視觀光業:觀光是個牽引無數產業的火車頭,然政府卻未真正重視台灣的觀光發展,甚至將觀光視為真正的產業,包括主管機關層級不足、缺乏院際溝通平台等,都進一步限制台灣觀光發展空間。

然隨著入境總量逐漸放寬、國際訪台人數與日俱增,有望達到交通部預期的70萬人次,但放眼明後年,台灣是否能有效快速回溫、甚至回到2019年榮景都有待觀察。尤其過去占入境至少2成比例的中國大陸維持封控,雖可望於明年初開放,但是否會引起報復性旅遊熱潮仍待觀望。

面對慢上許多拍的劣勢,已經選擇與病毒共存的台灣,不應該將接近3年的沉澱期成為觀光重新開放的墊腳石,面對重新洗牌的國際市場,應將觀光視為重要產業之一,更應該加速跨部會討論、放寬各項對於觀光客相對不友善的限制,進一步激化國際旅客到訪意願,同時搭配觀光局已經進行的國際行銷催化,才能在2023年可望突破桎梏,再創觀光的榮景。

看亞洲觀光國家如何在政府帶頭打拼下有效刺激觀光需求重返

泰國 總理親自督軍、沙盒計畫奠定穩固基礎 恢復至疫前觀光標準 成功締造千萬人次

高度發展觀光的泰國,從2021年7月起便啟動「旅遊沙盒計畫(Sand box Project)」,成為少數搶先擁抱國際客的國家。邁向2022年,不僅訂定「2022~2023年泰國旅遊年:開啟精彩新篇章」宣傳計畫,同時宣布6月起放寬觀光客入境規則,只需要提供護照、疫苗接種和1萬美元的健康保險單,系統會自動為申請者發放泰國通行證二維碼。

10/1則是宣告旅客僅需申辦落地簽證(VOA),無須出示疫苗護照和檢驗陰性證明等文件,就可停留在當地長達30天,幾乎比照疫情前的觀光標準。因為不斷的嘗試,讓泰國於2022/12/10達到1,000萬人次,產生國際旅遊收入超過5,000億泰銖。2023年的目標則鎖定在2,000萬人次入境,國際旅遊收入1.5兆泰銖。為了歡慶已恢復第一階段的目標,泰國總理帕拉育.占奧差將軍特別於12/10親自前往蘇汪納蓬國際機場主持「驚艷泰國1,000萬慶典」歡迎儀式。

越南 以國旅刺激市場升溫、富國島成觀光實驗區域 3/15搶先開放邊境 成功吸納亞洲觀光客回流

越南政府高度重視觀光的原因,體現在旅遊對於該國的高度挹注,以旅遊收入為例,從2003年旅遊收入達14億美元,佔GDP的3.5%,至2019年已達118.3億美元,佔GDP達12%,對於擁有近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觀光可說是最直接的高效收益。

為了復甦觀光產業,越南政府2022年初便宣布解除國內所有旅遊限制,由國旅的龐大人潮為觀光業復甦奠定基礎,同時推出「疫苗護照觀光計畫」,鎖定知名的渡假勝地─富國島。隨後2022/3/15正式宣布開放邊境,除了針對部分國家提供免簽證外,也積極從陸運、空運、海運等方面恢復對外交通。

根據越南文化體育和旅遊部統計,2022年11月份到訪越南的旅客達到59萬人次,相比10月份成長23.2%,且截至11月底的統計,1~11月份國際遊客達2,732,948人次。客源國分析中以亞洲為大宗,包括日本、韓國、台灣、泰國,皆挹注了數萬至數十萬人次到訪。

菲律賓 2021年底搶先開放多國觀光成功刺激市場 依照進程有時序開放 重新迎回逾300萬

遊客菲律賓2019年吸引超過800萬名旅客造訪,觀光收益達到GDP的12.8%,創造超過500萬個工作機會,然2020年僅迎接132萬人次旅客,顯見疫情衝擊下對於菲律賓的巨大影響。為了搶攻觀光財,菲律賓政府於2021年11月宣布,12/1~12/15期間針對157國國民,已經接種2劑完整疫苗,且於登機前病毒篩檢為陰性,便能入境菲律賓進行30天內的短期行程。

邁入2022年,菲律賓2月份宣告邊境開放,截至8月份累計共接待了110萬外籍旅客,已超過2021年全年入境人數,不僅於11/15正式突破200萬大關,更於12月份達到240萬人次,遠超過菲律賓觀光部原先預定的170萬人次目標,旅遊收益超過1,400億比索。在旅遊國家分布中,美國位居榜首,而韓國、澳洲、加拿大、英國則是緊追其後。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副總統薩拉.杜特蒂皆特別親自出席10月份菲律賓觀光部突破預期目標的餐會,展現政府對於推動觀光的高度支持。

馬來西亞 以蘭卡威作為國際旅遊泡泡(LITB) 攜手新加坡打造綠色通道刺激觀光

高度仰賴觀光的馬來西亞,在GDP占比中觀光產業於2019年收益達6%,共吸引2,610萬人次。然隨著新冠病毒蔓延全球,該項收益於2020年急降至1%,人數下殺至433萬人次。從數據可見,疫情前馬國旅遊業從業人員達360萬,佔全國就業人數24%,因此觀光業的復甦便成為政府的重中之重。

前首相慕尤丁·雅欣曾2020年年底主持「2020至2030年國家旅遊政策」會議時,便表明了推動旅遊業科技化發展對實現該政策目標的重要性。為了重啟觀光市場,馬國除了2021年底推出「蘭卡威國際旅遊泡泡(LITB)」,同時也與新加坡推出綠色通道刺激觀光。隨後2022年4月馬國正式打開國門,完整接種者免隔離,5月起再度放寬入境限制。利多加持下,讓馬國1~7月創造320萬人次的國際入境客,接近初始設定的450萬人次,也讓馬國旅遊藝術和文化部部長Nancy Shukri宣布2022年上調目標人次至920萬。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