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郵輪產業供應鍊延伸港埠經濟至城市商機
交通部航港局局長祁文中指出,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統計,亞洲經濟崛起造就郵輪旅客人數快速成長,預計2015年亞洲郵輪市場將突破700萬人次,2030年更達1,100萬人次。而台灣屬海島型國家,地理位置佳,在港埠功能應多元化發展的今日,發展郵輪產業極具效益。
放眼亞洲郵輪市場,包括台灣,近年來郵輪產業穩步發展,針對高端郵輪旅客的需求,看到自己的責任也看到商機。在郵輪旅客岸上6∼8小時內,規劃兼具客製化、深度及文化的行程,讓旅客感動並且再度回訪,方為一次成功美好的旅遊經驗。同時也促進郵輪產業,不僅是港口經濟,更要衍生出城市商機,帶動相關產業供應鍊,擴大郵輪旅遊的效益。此外,因應世界潮流的脈動,郵輪提供的服務不應僅止於食宿娛樂,更應附加會議、聚會的空間,甚至具備MICE的機能,符合市場需求。
祁文中表示,航港局身為台灣航運政策的領航者,在「良好海運經營環境服務者」的施政願景下,將與臺灣港務公司持續合作,更新各港設施,推動郵輪母港政策,爭取掛靠港,並與觀光局與地方政府合作規劃套裝行程,提高國內觀光品質,行銷台灣風光及人文特色,積極加強人才培育,並進行內部資源整合對接,從多方面同步提升,全方位拓展郵輪產業。
積極培育人才開創台灣學子就業市場
因應年逾500艘次國際郵輪來台,郵輪產業人才需求急速增加,培育台灣學子站上國際職場,成為學術單位的首要課題。有鑑於台灣郵輪產業蓬勃發展,而郵輪產業也是海洋產業的一環,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指出,台灣海洋大學以「立足海洋、航向世界,成就全球競爭力」為口號,致力於培養多元實力、造就超高就業能力、成為高薪產業人才為己任。
台灣海洋大學培育人才不遺餘力,因應全球經濟發展,跳脫過往以理工科為主培育的航海、造船人才,於2014年便規劃成立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結合觀光、管理2項專業,以重質的菁英政策,預計4年可培養出150位專業人才,並積極為台灣學子找尋更多元的就業管道。
張清風也強調,郵輪已然成為學生未來重要的職場,台灣海洋大學具有高度的熱忱和使命培養優秀人才,促進郵輪產業發展,把握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而郵輪是國際產業,因此成員來自世界各地,是學生邁向國際舞台競爭的最佳時機。配合日前由交通部觀光局輔導、台灣國際郵輪協會主辦的「郵輪接待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台灣海洋大學學生在學習相關課程時,亦能具備工作技能,在考取包含國際海事組織(IMO)等郵輪服務相關證照後,將有利於未來登船就業。
4大面向齊力並進推動郵輪旅遊產業共迎榮景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張志清表示,台灣國際郵輪協會自2014 年成立後,在理事長吳勛豐的領導下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推動郵輪產業蓬勃發展。而推動郵輪產業可分成4個面向來做探討,包括「郵輪觀光人才培育」、「訂定合宜法規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港埠設施完善」、「推廣國際旅遊」,啟動台灣郵輪產業的新時代,並推升台灣豐富的觀光資源躍上國際市場,迎接更多郵輪旅客到來。
麗星郵輪以基隆為母港營運多年,是台灣民眾對郵輪旅遊的啟蒙老師,更奠定基隆港為郵輪母港的發展利基。根據統計,截至 9月份止,麗星郵輪從基隆港出發的定期郵輪已經達到154航次,總共有22萬人次,預計到年底將可締造190航次、54萬人次的歷史新高,2015年全台郵輪旅客共計可達87萬人次,是各單位協力共創的佳績。
依據CLIA 2014年的統計數據,台灣已躍升為亞洲第3大的郵輪客源市場,僅次於大陸及新加坡,基隆港也成為亞洲第9大郵輪靠泊港口,旅客人次連續多年皆有20%的成長,顯見台灣港埠具備穩健發展的體質。
而未來,由台灣國際郵輪協會、臺灣港務公司及政府單位組成推動郵輪產業的金三角,將共同帶動郵輪產業的發展,促進整體旅遊產業向上提升,共同迎接郵輪產業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