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副理事長林博宗表示 協會積極整合各界聲音 連續2年舉辦教育訓練 培養導遊人才 協助營造友善環境
觀光局、高雄市海洋局、港務公司、新加坡郵輪碼頭中心、全球港口控股公司、上海國際郵輪經研中心 推進亞洲郵輪經濟圈
臺灣港務公司於7/25~28在台中舉辦「2016亞洲郵輪論壇」,廣邀亞洲8個國家、近200位的國際郵輪業產官學界菁英共聚一堂,對亞洲郵輪經濟圈的發展提出討論。皇家加勒比中國及北亞太區首席營運長Simon Weir以「全球郵輪發展及亞洲未來機會與挑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大會並精心規劃3場研討會,鎖定「亞洲郵輪航線布局與展望」、「發展郵輪友善環境」、「打造區域郵輪觀光魅力」3大議題,邀請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們一同進行交流與討論。
放眼亞洲郵輪新浪潮,生機勃發的郵輪旅遊產業市場,如何做好萬全準備迎接市場是最重要的課題,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副理事長林博宗獲邀成為此次論壇的座上嘉賓,林博宗表示,台灣國際郵輪協會自成立以來便積極整合產官學各界的聲音,同時透過拜會和請益,串聯如觀光局、港務公司等有關當局的意見,期盼協助市場一同迎接即將到來的無限商機。
針對論壇的第2場研討會「發展郵輪友善環境」議題,林博宗不吝分享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的實務經驗,他指出,在理事長吳勛豐的帶領下,台灣國際郵輪協會連續2年舉辦郵輪領隊與導遊的教育訓練,透過結合實務與
理論的精實課程,希冀為台灣培養更多郵輪領隊與導遊人才,藉此營造最友善的環境,讓操作同業乃至於國際航商彎靠台灣時,有最堅強的後盾。
近年來,海外郵輪旅客來台數量逐年增加,一艘郵輪往往承載成千上百名遊客做短暫停留,但在旅客停靠上岸旅遊之時,如何透過更友善的環境,讓旅客願意一在前來進而帶動郵輪航商願意彎靠台灣,都成為有關當局的重要課題。
為此,亞洲郵輪論壇特別在議程中增加「發展郵輪友善環境」的研討會,包括邀請新加坡郵輪碼頭中心、全球港口控股公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一同前來論壇進行經驗分享;同時也邀請台灣觀光局、高雄市海洋局,以及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等一同針對目前所屬當局針對郵輪產業推行的計劃進行演講,讓現場了解市場如何營造才能對於產業發展有所提升。
▲(左起)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鍾英鳳、台灣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新加坡郵輪碼頭中心助理副總裁陳和興、全球港口控股公司郵輪行銷總監Carla Salvado、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邱羚、高雄市海洋局局長王端仁。
航線、銷售、安全
是營造友善環境的重點
台灣位於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心,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的交會點,不但是亞洲主要郵輪客源市場的樞紐,更十分適合發展符合亞洲郵輪旅客特性的航線。也因此,亞洲市場年均成長達3 4 %的漲幅中,台灣也成為高成長地區的一員。
面對市場的挑戰,唯有合作才是發展的王道,因此觀光局特別籌組亞洲郵輪聯盟,串聯起海南、香港、菲律賓、廈門等地區一同行銷推廣。此外,也針對東南亞旅客比照觀宏專案核發多次簽證;而兩岸簽證部分也將積極透過小兩會等管道溝通,尋求最佳解決方式。
同時,除了當局除了針對快速通關、e化退稅服務外,針對團體客也積極培養接待旅行社、導遊、領隊;自由行客則有台灣觀巴、台灣好行、借問站等,營造最友善的環境給予國際旅客。
郵輪發展需兼顧上中下游
上海郵輪發展可作借鏡
為了研究世界與大陸郵輪產業的發展趨勢,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旅遊局、寶山區人民政府、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多方共同發起,於2009年6月正式創辦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打造國際化、開放式、高水平的決策諮詢研究平台。
據統計,去年大陸郵輪營運達613航次,全年出入境旅客達到248萬人次,佔亞洲郵輪市場40%以上,預估2020年將增加到450萬遊客數,成為亞太區最大的市場;而2030年,則是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郵輪市場。
為因應全球郵輪市場需求,上海的郵輪發展採上、中、下游並重的方式,包括提升郵輪旅遊產品更豐富精彩、強化港口規模軟硬體提升、建設商業綜合體服務郵輪旅客,以及與郵輪公司合作建造豪華郵輪,期盼打造最友善環境來迎接市場的旺盛需求。
積極提升硬體設備
舉辦國際論壇帶動能見度
高雄港作為台灣最大的國際商港, 擁有鄰近東南亞、東北亞、大陸南部地區的交通要衝利基,在絕佳的地緣下, 加上廣大的腹地, 以及連接高速公路、國際機場的聯外便捷交通,都讓高雄港成為全球性的港口。從2013年起,國際郵輪公司陸續彎靠高雄,顯示已受到國際航商的注意與青睞。
高雄市政府積極透過多方的策略來打造利基點,包括:1.提升軟硬體建設,如45億元的高雄港港埠旅運中心預計於2019年落成;2.爭取業者包船彎靠;3.配合南向政策發展利基,提升高雄港的重要性;4.舉辦國際性論壇,如9/6~8登場的「全球港灣城市論壇」,讓更多國際航商認識高雄,並從各國際港口的發展汲取經驗,透過全方位的發展模式,致力讓高雄能躍上國際舞台。
設備不斷向上提升
期許各大港口發展成郵輪母港
根據統計,來台的郵輪旅客正呈現逐年成長的穩健趨勢,今年更可望有5 %的成長, 達到8 6 3 , 0 6 8 人次。目前全台各港口的設備皆不斷積極建設中,以基隆為例,正在積極進行西2、西3碼頭整建浚深及舊倉庫活化再利用工程(預計2018年完工),並辦理「微笑步道」(第1期)工程,未來將可停泊22萬噸的超大型郵輪。
此外,臺灣港務公司與皇家加勒比遊輪預計於明年初成立「臺灣港務觀光發展公司」,開發澎湖金龍頭郵輪碼頭及後線商業設施,未來規劃目標船型將提供22.5萬總噸之大型郵輪靠泊。同時,台中港也有三井Outlet開發案、蘇澳港則有觀光暨轉運專區的招商,加上花蓮港1~4號碼頭後線土地開發案,屆時將讓台灣各大港口擁有更多利基可成為郵輪母港。透過多方的布局,期望發展台灣各港成為郵輪母港。
從名列前茅的國際港口借鏡
打造友善環境
新加坡郵輪碼頭可說是全球最知名,亦是最忙碌的國際港口,同樣身為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台灣可借鏡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新加坡郵輪碼頭最大優勢便是坐擁全球最佳的樟宜機場,每週有6,800個航班往來320個國際城市,為到訪的郵輪旅客提供最便捷的環境。
除了機場提供最強後盾外,新加坡郵輪碼頭也打造最佳的彎靠環境,除了可停泊2艘超大型郵輪外,位於城市心臟地帶的優越地理位置,加上公路串聯碼頭與港口,讓旅客能便利的移動。此外,郵輪碼頭也提供固定的彎靠價格,提升國際航商停泊的意願;同時,碼頭亦加強保安系統、打造友善舒適環境,透過全方位的兼顧,打造郵輪航商與碼頭雙贏的局面。
港口走向制度化
服務差異性成為重點
全球港口控股公司於2 0 0 4 年起在歐洲正式營運,目前營運控管7個國家共1 0 個國際郵輪港口,遍及葡萄牙、土耳其等國家,地中海亦有多個母港,未來也將持續拓展,將觸角延伸至各大國際港口。將制度化帶入港口營運是最重要的課題,也因此,全球港口控股公司除了保持港口與港口之間的合作關係外,同時打造差異化服務亦是該公司脫穎而出的重點,包括擴建港口,保持最大空間來迎接越來越龐大的郵輪。
此外,郵輪港口並非目的地,而是接近目的地的運輸樞紐,因此,更應該積極建造更多符合旅客需求的建設,不論交通、休閒等方面,為旅客營造出最友善的環境,也藉此吸引更多國際航商彎靠,達成港口與目的地串聯的最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