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期|2019.02.25|記者:曾瀞葳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常務顧問呂江泉:兩岸推動國際郵輪直航雙贏契機
深入探討亞洲郵輪產業發展趨勢、亞太市場面臨人才稀缺、法規限制、港口設施3大問題及中國大陸市場盤整趨勢
聚焦權宜國籍郵輪直航兩岸之建議、兩岸發展郵輪產業互利雙贏契機、發展雙母港暨兩岸過境國際郵輪旅客免簽證措施
 
展望2019年,將是兩岸郵輪市場至關重要的耕耘年,兩岸郵輪產業發展現況和願景?兩岸就未來合作模式可以先行布局和準備的部分為何?歷經20多年旅遊業經理人、15年大專院校暨觀光休閒系所任教資歷,長期專注於郵輪、旅遊產業研究的台灣國際郵輪協會(ICCT)常務顧問呂江泉聚焦亞洲郵輪產業發展趨勢、亞太市場面臨的問題、中國大陸市場盤整趨勢、兩岸推動國際郵輪直航、發展雙母港暨過境郵輪旅客免簽證等面向,提出深入觀察與實質建議。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常務顧問呂江泉:兩岸推動國際郵輪直航雙贏契機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ICCT)常務顧問呂江泉表示,亞太市場面臨問題歸納出3大部分:

1.專業人才稀缺:人力資源管理是郵輪產業發展的主要關鍵因素之一,郵輪產業尤其對從業人員在知識素質、語言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再者,郵輪就像一座漂浮海上的小城市,由航海、娛樂、餐飲、通關、法規、通訊、醫療等眾多部門組成,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士來組織管理、協調運作。因此,郵輪旅遊產業管理者既須是通才,亦須是專才,然而這樣的人才在亞洲地區尚屬稀缺狀態,此一現象有待相關產官學界協力面對並設法提出解方。

2.法規與政策限制:郵輪旅遊在亞洲地區尚屬新生事物,各國對出入境管理和口岸管理,仍採用一般的出入境管理模式,造成郵輪出入口岸甚為不便,難以與國際接軌,更難以滿足旅客快捷、方便、舒適等通關要求。事實上,郵輪旅遊作為高端的、國際性的旅遊品項,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出入境法規,還涉及到海關、貿易等一系列的法規問題。各國相關法規與政策限制,必然導致過境簽證、外埠採購等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

3.港口輔助設施不夠完善:郵輪停靠需要專業的港口碼頭設施,其設施分為基礎設施和輔助設施,基礎設施是為滿足大型郵輪停靠的必備設施,輔助設施則包括購物、餐飲、住宿、維修等。目前雖然亞洲各大港埠都在建設郵輪專用碼頭。但仍有諸多港口城市尚未建成郵輪專用碼頭。國際郵輪抵達各國港口時,只能借用其他貨運碼頭或使用郵輪自備舷梯,旅客上下船和後勤補給都很不方便。同時,有些港口缺乏配套的購物、餐飲、住宿等設施,相對其所獲得的郵輪經濟效益也就十分有限。

呂江泉表示,2018年《財經》雜誌特別報導中國大陸市場盤整趨勢,提及在經歷長達7年的爆炸增長後,中國大陸郵輪產業將在2018年首次出現負成長現象。不正常的低價包船模式、旅行社殺價「切艙」、郵輪多點掛靠以及旅客傾向觀望的消費習慣等問題,阻礙郵輪市場潛能進一步釋放,導致大陸市場很快進入盤整階段。在近年來連續維持高增長態勢之後,大陸郵輪市場出入境人次在2016年達到88%的最高點,但在2017年卻突然出現驟降至8%的異常低點。如此盤整趨勢在2018年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繼續惡化。根據航次安排計算,2018年大陸的郵輪接待遊客總人數,將在歷史上首次出現負增長(預估值-20%),專家預測2019年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很有可能出現繼續下跌趨勢。此一市場失衡現象,導致各大郵輪公司紛紛採取「以小代大、減量供應」策略,以容量較少的船隻取代大型郵輪營運,謹慎樂觀的繼續經營中國大陸市場。目前,中國大陸郵輪市場面對盤整之因應之道及其勢發展,非常值得相關產官學界寄予更多之關注。

針對兩岸郵輪市場發展,呂江泉曾提出「推動國際郵輪直航、發展雙母港暨過境郵輪旅客免簽證建議案(說帖草案)」,聚焦權宜國籍郵輪直航兩岸之建議、兩岸發展郵輪產業互利雙贏契機、推動兩岸過境國際郵輪旅客免簽證措施3部分提出具體建議。

一、權宜國籍郵輪直航兩岸之建議

1.國籍郵輪直航兩岸之困境:目前兩岸間的航線並不屬於國際航線,而是「特殊航線」,連權宜國籍船都不准航行,兩岸的郵輪也均須經第3地(另一國),造成國際郵輪因在操作上非常費時費事而裹足不前,以致對蓬勃發展中的郵輪觀光產業造成極大的傷害。海峽兩岸直航關乎兩岸關係正常化進程,直航不但可直接節省運輸時效與營運成本,對兩岸經濟競爭力與未來發展也至關重要。

2.權宜國籍郵輪直航兩岸之協商:兩岸直航一直是國內各界重視的焦點,但是至目前為止,郵輪兩岸直航的情勢發展卻仍不樂觀,礙於兩岸當前關係,迄今仍無任何可行的方案或折衷性的政策來突破目前兩岸郵輪直航的僵局。建議有關單位參酌此前兩岸的「空運直航協商談判」成果經驗,就兩岸國際郵輪直航相關的各項權宜航權定位、航政監理、文書認證、安全管制、稅捐徵收以及海事管轄等等議題內涵,加以檢視並據以提出可行的權宜國籍郵輪直航策略,期能實質有效解決兩岸國際郵輪直航的困境現狀,共同創造互惠互利的雙贏願景。

二、兩岸發展郵輪產業互利雙贏契機

1.規劃兩岸郵輪港埠合作藍圖:台灣相關航港主管單位透過郵輪港埠基礎建設、便捷簡化的通關流程以及高效率的港口服務,打造多元化航線的國際郵輪港口。同時,建議兩岸也可在出入境簽證、多航次專案審批以及國際郵輪直航掛靠兩岸等作業流程之簡化,先期透過網絡平台串聯兩岸郵輪產品行銷,再透過較為大眾化的短程郵輪體驗旅遊航程之推廣,漸進式的建立起兩岸三地郵輪港埠合作藍圖。以互為母港結合「飛機+郵輪」(Fly-Cruise)操作方式,吸引郵輪航商加入航線廣增客源,共創互利雙贏的局面。

2.國際郵輪協會(CLIA)2016年的報告指出,台灣目前是亞洲地區第2大郵輪客源市場,高於新加坡及日本等國家,可見台灣蘊藏強大的郵輪產業發展商機。長期以基隆港為郵輪母港的麗星郵輪,看好北台灣客源市場潛力,自2016年起延長為全年無休模式經營。2017年更有公主遊輪、歌詩達郵輪等多家國際郵輪公司共同投入台灣母港航線經營,提供更多郵輪品牌、郵輪航程,新的航點、新的體驗、新的契機,提供台灣發展郵輪雙母港或多母港新的助益,其前景值得期待。

3.規劃兩岸三地雙母港郵輪航線:兩岸三地各港口管理單位應積極朝向策略聯盟及產業資源整合邁進,開發郵輪市場共創商機。鑑於當今國際郵輪旅遊產業市場板塊逐漸東移現象,同時為配合全球郵輪產業發展趨勢,短期建議兩岸三地各自擇定一個對應港口,例如上海對基隆、廈門對台中、香港對高雄、舟山對花蓮,作為郵輪航線端點往來上下旅客,進行兩岸郵輪旅遊循環航線,創造兩岸三地港口雙母港契機。

三、推動兩岸過境國際郵輪旅客免簽證措施

1.郵輪簡化簽證手續之優勢:衡諸各種旅遊型態當中,郵輪旅遊最具簡化簽證手續的優勢。由於郵輪對旅客上下船全靠船卡管理,上下船均需刷卡證明,旅遊期間乘客皆住在船上,行李放在船上,護照等旅遊證件也是由郵輪替乘客保管,在到終點港前才在船上發還給乘客。

2.過境國際郵輪旅客免簽證:依照國際慣例,全球各國針對過境郵輪(掛靠港;PortofCall)均僅憑船客名單即可及時掌握並有效管理。一般國籍郵輪在前往的掛靠國家或地區港口前,事先以保證信函(GuaranteeLetter)方式知會並送上正確名單,而在抵達當地港口時則採落地簽證(LandingVisa)形式辦理通關。因此,建議海峽兩岸當局各方透過「事前嚴審入境名單」、「船方出具保證信函」、「過境落地簽證」等方式,積極推動過境國際郵輪旅客(含兩岸人民)免簽證措施,早日促成兩岸共享郵輪產業發展之最大效益。

▲(左起)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常務顧問呂江泉、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吳勛豐、中交協郵輪遊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旅奇週刊》社長何昭璋、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秘書長熊德忠於第12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暨國際郵輪博覽會(CCS12)合影。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ICCT)常務顧問呂江泉(左2)參加2018濟州亞洲郵輪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說。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ICCT)常務顧問呂江泉(左2)參加2018台灣國際郵輪論壇探討亞洲郵輪觀光產業發展策略及趨勢。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ICCT)常務顧問呂江泉(左4)參加2018韓國觀光公社郵輪旅遊交易會暨同業考察。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