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期|2021.09.27|記者:張偉浩
透過在地製作人培訓 啟動大東北角觀光圈之青年事業提案

透過行政院國發會成立之東部輔導中心引入輔導資源,接續配合大東北角觀光圈之總體營運策略及營運目標,針對在地青年事業單位以提案輔導為前提,盤點青年築夢聚落及週邊整合資源。考量各自產業之營運業態與期許,評估其提案能力與資源挹注之適切度,並針對疫情衝擊後之條件,評估夥伴間可共同合作之前提下,邀請青年事業提出意見,初次工作坊透過熱烈討論與交流,期增加圈內產業可以互相知悉彼此營運特質與特色,後續規劃針對大東北角觀光圈之商品設計與國內外市場開拓,試圖增加其更高之合作競爭優勢。

以食、學、玩、買之創新商模製造 啟動「越在地、越國際」特色商品 讓特色旅宿結合在地產業 讓地方設計啟動「地域型」產業生態系

▲大東北角觀光圈計畫主持人何立德。

羅東.旅人書店創辦人 林世傑(林四九)

希冀透過羅東鎮公所之公有空間活化整備案的合作開發,希冀將樟仔園文化園區以「活化地方閒置空間」爲目標,著手打造羅東移居中心,創造在地具有特色之創新事業機會,成為台灣首要以移居為主題之空間改造計畫,期望透過與青年築夢聚落的共同合作,創造與周圍比鄰鄉鎮共好。

博旅天下國際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梁博凱

從宜蘭社區的社造運動開路,動心起念是以能全力協助社區發展為前提。因為長期投入經營而體會到政府補助款是短暫而效益有限,所以投入地方事業體系之商模,至今才有餘力做地方事務,如長照及公益等。建議社區不要害怕與旅行社業者合作,透過優質的旅行社是能夠第一線接觸客人,創造合法及長期獲利條件的經營效益。

壯圍.莫克麗創作工坊設計師 陳羽庭

本身是宜蘭壯圍的移居人口,是金屬工藝創作者,初期是跟著孩子的教育環境而移居宜蘭。目前任教很多機關及學校單位,以工藝教學課程為主,一己態度總認為需要大家產業團結,就能創造讓人看見好山、好水的好所在。

中福酒廠食材餐酒宴設計廠長 馬何增

中福酒廠成立初衷,就是是以協助地方農民解決產量過剩與地產地消問題。從政府研發計劃啟動退休後的創業計畫。誠心建議不要想著爭取補助款來做事業經營的基底,而應該是先以想做的事情有眉目,再去爭取補助預算來支持,否則一但補助款用盡,事業之路恐怕就走不下去。一己事業體需先學會自立自強,才有能力去跟其單位合作。所以,透過地方的農民的生產品,讓中福酒廠擁有更多研發機會與商品成果。讓消費者滿足才是真理,堅持「不是要補助,而是需要人流之消費力持續」,期許這個世代不能單打獨鬥,而是大家一起努力打拼,共好互利。

壯圍.青農職人(友善家鄉米) 吳育洲

主要在壯圍種植稻米、黑米、紫米(專業農夫),以“自產自消”與夥伴合作開設在地銷售通路,包含橘之鄉、當地農會及直售站。希望可以以專業農夫之食農教育,帶領一群非入農的夥伴群集結壯圍,過著宜蘭農村恬淡生活。

壯圍.牛頭司企業社經理 黃勁凱

以致力耕牛文化的推廣成立,之前馴牛的時候都會牽牛走在大街上,常常被在地人稱之「憨人」。年輕事業夥伴們共同創立「耕牛學堂」,運用在地農產開發特色伴手禮、甜品及農村料理等,同步也進入當地國小開設食農教育課程,透過農村知識的學習、生活體驗,讓小朋友再次看見農村生活的發展機會。

蘇澳.海濱號 林國賓(宜蘭縣12鄉創聚協會理事長)

目前於南方澳成立海濱號工作室,積極推動地方小旅行。目前活動規劃主要以推動食農(魚)教育、海洋文化教育等導覽走讀為主,透過繪本實地設計為基底,帶領消費者走讀南方澳海港文化。約3年前成立宜蘭縣12鄉創聚協會,並擔任理事長一職,希望可以集結宜蘭縣12鄉鎮之地方事業團隊共同合作,促使鄉鎮事業單位能夠跨區域交流並協力拓展市場。

海大USR計畫辦公室(智慧水產村) 蔡之庸

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進場,期望引進海洋大學之研究及輔導能量及知識傳達,以大專院校之學術力量協助地方海岸村落之聚落發展。目前計畫執行以智慧養殖技術導入及樂活漁村活化等兩個面向為主軸,希望可以透過一級、二級到三級產業之加值活化,帶動地方水產村落的事業發展。

羅東.藝境空間 賴秋如

成立宜蘭藝術團隊經營已經10年載,曾經籌劃在地藝文表演遠超過500場,累積許多職人夥伴及專業表演者的合作機制,積極成就宜蘭表演團隊在地生根、共同發展事業的機會。期望能夠與大東北角觀光圈緊密合作,更希望能夠與在地產業先進共同創新事業商模,讓藝術融入宜蘭在地生活,運用各行各業中的專業職能項目,添加專屬宜蘭生活的美學色彩。

貢寮.養殖職人(青農) 吳鴻銘

目前正積極運籌集結宜蘭頭城大溪及貢寮海岸的漁業青年夥伴,共同籌備漁青聯誼會之合作聯盟夥伴,未來希望可以往外拓展到宜蘭、雙北之外,包含新竹、基隆等地,而成為北區漁業青年聯誼會。先前都以自家養殖事業能力為基礎,獨自在貢寮海岸拼鬥努力,藉由從小在貢寮長大,看見偏鄉資源的匱乏危機,而願意留鄉發展家業。目前接觸食魚教育,期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年輕人回(留)鄉。更希望可以改善農漁民之「地產地消」的實力,不用將農民市集做為主要營運通路,需培養農漁民有產品研發、食品料理加工及市場直銷之能力,讓農漁民可以不用五天辛勤工作之餘,假日還要全家投入農民市集顧攤而疲於銷售。真的期許專業農民可以保留更多的閒暇空間,享受家庭恬淡生活,讓鄉村的農漁產業,可以真正成為在地的「幸福產業」。

協力團隊—仰山文教基金會 分享成果帶動青創思考

大東北角觀光圈邀請擔任宜蘭縣農再社區輔導協力團隊—仰山文教基金會,於培訓課程之開場分享,以宜蘭社區長期營運之些許成果帶動大家的思考。仰山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陳俊怡表示,在宜蘭縣12個鄉鎮中,就有高達200個以上的社區單位,社區當中更隱藏許多獨特的地方特色及型農職人等素材,目前仰山文教基金會為協助社農山漁村活化,透過找社區、找特色、找型農等積極行動,已協助44個社區投入農村再生的行列,並且發展在地特色的旅遊觀光商品,如以歌仔戲聞名的大樹公為主題之結頭份社區,或是以鐵牛力阿卡為遊程特色的內城社區等,都是熱門的旅遊體驗場域。

此外,仰山文教基金會更致力於環境教育,以推動有機農業為目標,透過食農教育、農村體驗及地產地消之活絡經濟活動,試圖共同打造以「農事」為主題的農(Long)School,目前推廣社區有朝陽、永安以及行健有機村等社區,都正積極開發及輔導中。

 

 仰山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陳俊怡。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