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期|2023.10.30|記者:王政
陳盛山看東協齊力推動永續發展 憑藉生態優勢打造獨樹一格的觀光體驗

作為僅次於中國大陸與印度,擁有6.5億人口成為第3大市場的東協,挾帶著龐大的人口紅利、自然資源,成為全球名列前矛的巨大經濟體。於此同時,東協的觀光發展同樣令各界矚目,尤其「永續發展」的浪潮下,具備先天優勢的東協,更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生態觀光魅力。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

發布《後疫情時代東協永續旅遊發展架構》 東協東部增長區憑藉山脈、林業、海洋、雨林資源 推動生態觀光多元性

於1961年成立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協ASEAN),是由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創始國,加上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等10國組合而成,為東南亞區域國家的政府性國際組織。

根據東協秘書處(ASEAN Secretariat)疫情前的統計,1995年前往東協10國旅遊的外籍旅客將近3,000萬人次,至2018年時已達到1.35億人次,2019年更突破1.43億人次,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56%,其中大比例為東協各國間的域內旅遊(Intra-ASEAN travel),長年佔東協總外籍旅客的比重超過4成。

這個因為領土、政治等因素而齊聚的組織,隨著時代的演進已經轉而重視經濟所帶來的挹注,讓這個擁有6.5億人口、全球第5大的經濟體正式登場後,自然受到全球的高度關注,包括從1992年元月「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的設立,到2015年成立東南亞經濟共同體(AEC),皆促使其成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經濟區域,也強化成員國之間軟硬體基礎建設的整合。除此之外,走過一甲子的東協,在觀光發展上也值得借鏡。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指出,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觀光是最直接且快速的經濟挹注來源之一,也成為東協各國追求的重要經濟支柱,從疫情前的10年期間東協旅客人數逐年攀升便可看出觀光對於該區域的重要性。在共好的原則下,東協彼此攜手推出「2016~2025東協觀光發展策略及行動方案」等長遠性計畫,以確保成員國能在相同目標下共同提升。

邁過疫情衝擊後,致力將該區域發展為優質旅遊目的地的東協,在「東協暨東亞經濟研究院(ERIA)」的支持下,東協10國旅遊部長於2023年初發布《後疫情時代東協永續旅遊發展架構》,展現出成員國們攜手將永續發展落實於觀光業之中的決心。而放眼後疫情時代,在消費者需求、習性、旅遊取向大幅改變下,生態旅遊可望成為火熱的選擇之一,這也將成為東協脫穎而出的關鍵。

生態多樣性優勢 造就龐大經濟效益

作為東協各國在觀光發展上的強大優勢,生態觀光所涵蓋的面向十分多元,舉凡永續生態旅遊、農業和漁業實踐,展示自然、文化和遺產管理,都可以囊括其中,而尚未過度開發的東協,自然享有生態觀光所帶來的經濟紅利。

根據馬來西亞科學院(Academy of Sciences Malaysia)於2022年6月發布研究成果中指出,環境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是東協國家的經濟中核心之一,憑藉生物的多樣性,使得東協各國在就業、旅遊和與維護等方面,為區域經濟注入了約2.19兆美元。

如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ao)的基唐拉德山自然公園(Mount Kitanglad Range Natural Park, MKRNP),是瀕危的菲律賓鷹保護區,該公園有助於保護鳥類及其棲息地,也透過管理公園工作和擴大生態旅遊機會,為該地區的Higaonon、Talaandig和Bukidnon等原住民區域提供生計。

▲挾帶著龐大人口紅利、自然資源的東協,正積極投入永續發展中,以生態旅遊來吸引全球目光。

從東協東部增長區的各國案例 看見永續旅遊的強大潛力

東協東部增長區(簡稱BIMP-EAGA)是東協3個次區域合作之一,包含馬來西亞東部的砂拉越州、沙巴州和納閩島;印尼東部加里曼丹、蘇拉威西、伊利安查亞和馬魯古群島;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和巴拉望島,以及汶萊全部地區,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該區域除汶萊外,均為馬、印尼、菲等國偏遠地區,而增長區的最大目的,便是促成區域內的旅遊、航空、電信等領域合作,其中生態旅遊的發展更在這個區域獲得長足的成效。

汶萊 蘇姆比林生態村的綠色旅遊

汶萊擁有世界級的熱帶雨林,國內許多地方仍維持良好的原始狀態,整體範圍達到7成以上,也成為發展生態旅遊的絕佳選擇。如位於淡布隆河上游河岸的蘇姆比林(Sumbiling)生態村成立於2008年,在社區旅遊(CBT)與當地原住民社區合作下,由當地居民負責旅遊管理,透過對在地的熟悉,為遊客提供深入熱帶雨林景緻的旅遊選擇。藉由淡布隆河的自然資產,目前提供永續旅遊方式包括釣魚、皮划艇、漂流、叢林健行、動植物介紹等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旅遊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旅客的人數不斷增加,當地也不斷推出符合需求的體驗,包括具備環保概念的帳篷式露營,以及可容納百位小學生的開放式露營地,加上許多食材來自於自身所產,達到完整的土地友善循環。

印尼 四王群島的海洋旅遊

四王島(Raja Am-pat)位於巴布亞鳥頭半島的西北部,也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中心,超過75%的硬珊瑚礁位於該區域,而這樣的海洋生態係也成為附近135個村莊、4萬多人的生計來源。由於四王群島被印尼列為國家地質公園之一,更是蝠鱝(又稱魔鬼魚)和鯨鯊等大型動物的棲息地,憑藉美麗的水下生活,該地區被提名為世界上最好的潛水地點。2000~2005年間四王島尚未將海洋旅遊模式落實,然而經過當地的推動後,成功創造出多元化的海洋旅遊方式吸引大量旅客包括潛水、浮潛的水下體驗探訪海洋生物;小島嶼的跳島與珊瑚洞穴的喀斯特地形探訪;沿海地區的海上皮艇與風帆衝浪;熱帶雨林的鳥類探訪。成功的海洋觀光經濟,也帶動了當地住宿、導遊、硬體設施進入全面的提升。

馬來西亞 KOPEL創造林業生態旅遊

KOPEL(Koperasi Pelancongan)為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巴東部社區的組織,長期與當地政府合作進行野動物保育與社區造林,同時推廣生態旅遊。該區域除了有5大村落外,更坐擁7種不同的森林類型、22個河跡湖、10種原生種動物及208種的鳥類、婆羅洲侏儒象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在KOPEL的輔導下,當地居民獲得旅遊輔導、行銷策略、解說及溝通、遊客管理及降低環境衝擊等概念,期望藉由逐步帶動當地脫離貧窮行列。

隨著當地觀光模式逐漸建立,這裡提供了能在生態導遊帶領下暢遊18公里森林步道、觀賞紅毛猩猩、獼猴等雨林漫步的生態營地,以及能體驗當地原民生活的住宿體驗。

菲律賓 Kitanglad山脈的自然之旅

位於菲律賓布吉農省的Kitanglad山脈自然公園,為該區域的最高地標,更是菲律賓鷹的主要棲息地。這個佔地47,270公頃的公園不僅擁有數10座高山,其範圍更囊括了8個縣市。隨著1993年保護區管理委員會(PAMB)開始負責當地管理後,開啟了當地邁向生態旅遊的道路。

該組織除了設有一定規模的Kitanglad警衛志願者(KGV),協助巡視環境、遏止破壞與違規,更由當地原住民長老組成委員會擔任顧問團,針對解決邊界衝突、文化敏感等問題提供建議,同時扮演宣導角色。

隨著制度的建立、觀光的推廣,讓這個原先是極度瀕危的菲律賓鷹保護區,成功保護鳥類及其棲息地,也透過管理公園工作和擴大生態旅遊機會,為該地區的3個原住民社區Higaonon、Talaandig和Bukidnon提供生計。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