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2005.12.12|記者:陳美枝
一路長紅後勢看好~北海道的康莊大道
台灣旅客前往北海道的旅客數從1997年起急速成長,1999年突破12萬人次,其中雖有幾年人數稍微下降,但是整體來說旅遊人數仍繼續往上竄升。根據北海道經濟部「北海道觀光旅客數調查報告書」(表1)知道,這幾年台灣旅客造訪北海道的人數屢創新高,除了2003年因為SARS之故,對比前年下降外,其餘皆繼續往上爬升,在2004年有20萬的台灣旅客造訪北海道,形成一股「北海道觀光熱潮」。而根據北海道經濟部「北海道觀光旅客數調查報告書」知道,國外旅客造訪北海道的比率中(圖1),台灣旅客占外國旅客總數的半數,這對經濟狀況不佳的北海道來說,無疑是救命丹。而對於善變的台灣旅客來說,一個旅遊市場的生命週期可以持續維持高峰,也算少見。
北海道旅遊之所以成功打入台灣市場,可從很多層面可以分析。依據平田真幸(2000)「台灣人的北海道觀光熱潮」、劉玫芬(2002)「北海道面對台灣市場之觀光行銷策略」的論文與相關報導、資料,將成功要素歸結如下。
(圖1) 國外旅客造訪北海道的比率

官民一體 - 推動四季

早期北海道觀光聯盟對台灣的推廣重點鎖定在「冬天的北海道」,不過從1995年起定位為走向四季皆可遊的北海道魅力。1995年由北海道道廳、北海道觀光聯盟、國際觀光振興會(JNTO)、日本觀光協會台灣事務所一起向台灣市場推動「冬天以外的北海道魅力」為開端,正式以「歐風度假地」做形象宣傳,宣傳秋天道東的魅力。

而後又陸續打出各季花朵,並在1999年提出「春天的北海道」,將北海道從早期「雪」的主題轉往「四季」;此外,日本亞細亞航空從1996年起連續4年推出「賞花系列 」,結合系列下的旅行社強打此主題,並將重點設定在札幌、富良野、函館。

不過,不論北海道觀光聯盟,還是日本觀光協會台灣事務所、日本亞細亞航空等,在針對台灣市場時並沒有共同協商推出共同的主題,只是不謀而同的皆以「自然」為號召。而儘管沒有共同戰略,但彼此互相合作與協助,為創造北海道的旅遊商品而努力著。

而除了官方單位的用心推廣外,各民間業者的積極推廣也功不可沒。各地方的觀光單位除了宣揚自己地域魅力外,也和道廳、觀光聯盟組團一同到台灣宣傳,為北海道的整體魅力打基礎。

包機量大 - 推正班機

1997年根據日台民間航空協議,從1998年起台灣出發前往北海道的包機大幅增加。從2000年9月起長榮航空台北飛往新千歲的定期包機起,爾後有帶廣、旭川、釧路、函館等包機。2003年長榮航空更將台北-新千歲改為定期航線,然後在2005年12月增班,明年中華航空加入新千歲線,北海道市場因為交通的便利,讓業者更容易包裝產品。

住宿多元 - 景觀多面

泡沫經濟時,北海道不少大型的飯店、度假村投入大筆資金,打造舒適住宿條件,但是隨著泡沫經濟的瓦解,這些大型飯店,卻正好滿足台灣旅客的需求。於是,飯店業者提供足夠的房間數,讓台灣旅行業者包裝行程,且原是一房住4人改為一房住2人的模式,也切合台灣旅客的住宿需求。

日本經濟新聞社於2004年針對亞洲旅客所作的「日本觀光地意識調查」中,台北人最想要前往的旅遊地為「北海道」;而從同一調查(表3)中知道台北人喜歡北海道的理由,依序為溫泉、文化歷史建築物、自然、美食等。

而根據每年北海道觀光聯盟在ITF國際旅展中所做的問卷調查得知,台灣人喜歡北海道的理由,依序為自然、溫泉及美食。雖然針對文化歷史建築物方面,北海道並不具有優勢,但是北海道融合日本風格與歐洲田園的景色,與自然相結合、氣派的溫泉,而垂涎欲滴的美食,像是帝王蟹、烤肉等,配合四季皆可遊的獨特特色,深深擄獲著台灣旅客的心。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