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期|2015.08.17|記者:田定豐
肯亞Safari之旅 讓眼睛成為超廣角的視野
登上熱氣球感受非洲大地的浩瀚

我和我的野獸動物朋友們,邂逅獵遊天堂、樹下女王和赤道趣聞。

你對肯亞的印象是什麼?除了有很多動物以及很熱之外?肯亞對大多數台灣人是遙遠又陌生的。當我在肯亞時,我穿著外套、圍著圍巾的照片上傳臉書時,很多人除了大大驚嘆肯亞自然風景的壯麗外,也都會好奇問我:「那邊不是很熱嗎?你怎麼穿那麼多?還有那邊很落後應該很危險吧!」

其實肯亞有著一年四季如春的氣候,平均溫度在24℃左右,中午時段比較熱,但仍有微風會徐徐吹來,早和晚因為地勢高的關係,都還是會明顯感覺到涼意。而肯亞亦正是我們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最近的研究發現在圖爾卡納湖畔發現約410萬年前的猿人棲息活動的證據,以及出土約 25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

而在西元7世紀時,肯亞東南沿海地帶就已經形成商業城市了;近代從16到19 世紀則被葡萄牙、德國和英國相繼殖民競爭;直到1963年肯亞宣告獨立,成立自治政府。在肯亞許多地方,都有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建築和生活文化。現在大多國家公園境內也都有大量的奢華飯店和餐飲,提供前往旅客5星級的服務。

獵遊天堂 從Safari到Game Drive

肯亞許多國家公園境內有數以萬計的原生動物,在英國統治時期通行了火車以後,這些國家公園成了許多西方的商家來肯亞「獵遊」(Safari)的天堂,造成許多動物大量死亡和生態的失衡。直至1977年肯亞政府正式全面嚴禁狩獵,才讓肯亞的動物慢慢恢復生機。現在,到肯亞的Safari基本上是一種生命教育的探索,真正名稱應該稱為「Game Drive」,在被規定的行車路徑裡,在車內感受自然和動物的原野風光。

奈洛比(Nairobi)是肯亞的首都,我們一般都迫不及待展開進入原生態探索的旅程,我們以奈洛比為中心,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1天的旅行。當我們的車進入山布魯(Samburu)時,司機打開車頂,讓我們可以盡情的用眼睛和相機去尋找、感受這片散佈岩石的山丘,從一望無際的曠野,和如秋金黃的芒草中,只要細心的觀察,就能發現許多意外的奇珍異獸就從你身旁經過。

山布魯是灌木叢生的半沙漠地型,面積雖僅約165平方公里,卻有著特殊的地貌與植被,故保護區內保存了多種特殊體態亮麗的野生動物,諸如:長頸羚(Gerenuk)、鷲面珠雞(Vulturine Guineafowl)、細紋斑馬(Grevy's Zebra)和網紋長頸鹿(Reticulated Giraffe)等草食性動物。

第1個映入我眼簾的是正在啃著大樹上樹葉的長頸鹿,和從車子前方大搖大擺經過的大象們。為了不打擾和驚嚇到牠們,我們都刻意將車子引擎熄火,壓低了音量,靜靜地用我們的心感受動物在這片自然景觀裡最自在的姿態。

由於山布魯比較乾燥的關係,大象們會自己尋找在地底下的水源,用牠長長的鼻子伸下去擷取地下水飲用。有趣的是我們發現一對父母帶著孩子的大象家庭,尋到一個水源,小象原本搶著要喝水,卻被父親以身體擋開,等父母都喝完了才輪到牠可以取水。原來,在大象群裡,也有著倫理的規則。但是,當牠們一起離開時,父母是個別走在前方與後方,讓小象可以走在中間被保護著。看見這一幕情景,我真覺得這裡是父母帶孩子一起來體驗生命教育的最好方式。

樹頂旅館 樹上公主樹下女王

位於安布岱爾國家公園(Aberdare National Park)境內的樹頂旅館(Treetops Lodge),能在這裡住宿1晚是很特別的體驗。這間旅店不標榜奢華,而是讓你感受歷史。時間回溯到1952年,當時還未登基的伊莉莎白來到肯亞旅行,就是下榻這間樹屋旅館。就在當晚,傳來英王駕崩的消息,於是伊莉莎白就是在此登基成為女王。後人常以「樹上公主,樹下女王」來紀念此事。而聽名取意就知道樹頂旅館在當年是被建造在樹上的,後來經過戰火的破壞,就在原址旁邊另外以樹幹作為支架和木頭及樹皮,蓋了如今我們住的這間有 3層樓的樹頂旅館。

有趣的是樹頂旅館為了要讓此地的原生態動物能近距離讓旅客觀賞,在旅館旁邊挖掘了一個人工湖畔,每到晚上就會吸引動物來此喝水,犀牛、野豬和獵狗就成了這裡的常客。一有動物靠近時,旅館便會以搖鈴聲讓房客知道現在出現了什麼動物,可以走到1樓的觀景台上近距離的欣賞。

但是為了要保護房客的安全,所以24小時都有配槍的軍人,房客除了晚上不准外出外,白天要走到樹屋的舊址也需要軍人的陪同。飯店經理更是提醒我們,如果晚上聽到槍響別緊張,因為要嚇阻有大型動物對旅館的破壞。

肯亞是位在赤道上的國家,有許多的城鎮都剛好位在所謂「Equator」上。Equator 指的就是這條線剛好到地球南北極都是均等的所謂赤道線。我們在奈紐基(Nanyuki)上就看見大大的Equator招牌,有人拿著漏斗來裝水和火柴棒,讓我們親眼看見這條線受到不同地心引力的影響。

如果是在南半球的空間裡,浮在水上的火柴棒便會逆時鐘轉向,如果在北半球上,火柴棒就會順時針轉向,如果剛好在赤道線上,漏斗的水便會直直落在水桶裡。雖說這是一種給觀光客看的表演,但也同時讓我們體會一腳跨在南半球一腳跨在北半球的樂趣。

馬賽馬拉的壓軸大遷徙

每年約莫在7、8月時會有數百萬計的黑尾牛羚(wildebeest,俗稱角馬)、15萬頭斑馬和 35萬頭瞪羚(gazelle)從原本散居的坦尚尼亞國境內的賽倫蓋提南部,不約而同遷徙至鄰國肯亞的「馬賽馬拉」,在那裡短暫度過1、 2個月後,又千里迢迢地返回賽倫蓋提南部。年復一年,週而復始,基本上是跟著氣候和水源多寡及水草的生長而定。在大氣候變幻莫測下,動物的走向也很難準確掌握的,比如在2011年所有動物以反方向的方式遷徙,9 月才到達馬賽馬拉,待不到1個月就又返回。

馬賽人的跳躍文化

肯亞的主要原住民共有4個種族-班圖系(Bantu)、尼羅系(Nilotic)、哈姆系(Hamitic)及尼羅哈姆系(Nilohamitic)等,由此4大族系分出52個部族。其中馬賽族(Maasai)是整個肯亞部落的核心象徵,以高傲好戰聞名。男性多以紅色方格馬賽披巾和手拿一根木棒,女性則是穿戴許多珠串項鍊裝飾自己。馬賽族的男性在14歲時就必須成為戰士,依照傳統習俗,在頭髮上用赭土和油脂結成紅色辮子,離開部落結營生活。當我們走進其中一個馬賽部落時,女人們正在以手工編織這些項鍊,而男性則分別比賽誰能跳躍的愈高代表愈勇健,就愈能受到女性的青睞。我們看到連許多小孩子們也一個個學習往上跳躍,一個個身手矯健的跳躍身影,成了這個族群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田定豐 Profile

田定豐,用夢想挑戰人生,一路翻轉命運的人。是音樂人,是作家,也是一個不只對外看世界,也向內看自心的攝影藝術家。著作有:《豐和日麗》、《趨光歲月》、《翻轉命運的66個關鍵字》。出生於台灣台北,在26歲時就創辦種子音樂,是台灣流行樂壇史上最年輕的經營者,也是許多天王天后的幕後重要推手。知名音樂人、樂評人、專欄作家、攝影作家,種子音樂創辦人、豐文創創辦人。2013 年開始成為橫跨音樂、文學、攝影領域的藝術家。網址:www.lancastertien.com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