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期|2023.04.24|記者:謝筱華
不同面向談台灣! 從海洋文化看台灣人性格【下篇】

我愛台灣!葡萄牙文的「Formosa」福爾摩沙,就是「美麗」之意,做為一個台灣的專技導遊人員,說台灣故事、講台灣的好山、好水、好人情,三天三夜講不完。之前透過台灣諺語、數字、海洋文化性格傳神描繪寶島台灣與其他國家地區的不同觀點,接續再以台灣移民社會轉變來遊歷台灣史。

▲張明石

接地氣!接續4 0 0年的社會史 從本土化到世界觀紮根前行

【憶當年】

統治者變換頻繁 創造混搭文化優勢

回朔16世紀葡萄牙人給我們漂亮的美麗之島,從17世紀初迄今台灣歷經許多政權的統治,從1624年起,荷蘭人統治台灣38年,其間北台灣又有西班牙人統治十六年(1626至1642);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佔領台灣,鄭氏經過三代在台灣統治了約22年;1684年清併吞台灣,統治台灣約212年;1895年日清戰爭,簽訂馬關條約,日本人從此統治台灣半個世紀;之前,有短暫的不到半年的台灣民主國;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到台北迄今。

近四百年來,台灣歷經了以上幾個統治者階段,若不包括原住民的大肚王國,台灣島上迄今,至少插上過七面國旗(或代表統治者的旗幟),在世界上像台灣小小島嶼短短不到四百年之間統治者變換如此頻繁的實在是傳奇,更奇怪的這些統治者都是外來的,唯一讓台灣更精采的就是不同統治者製造混搭的文化現象,包括宗教信仰、經濟活動、飲食文化與社會現象等等,從此多元文化、族群融合、血緣基因改變,產生學習包容、學習自律的新生活,成為現代台灣人優勢。

他鄉變故鄉 從移民社會到本土化社會轉移

接地氣就是要本土化或台灣化,從他鄉變故鄉,過去台灣原本是南島民族的原住民居住的地方,荷蘭人需要勞工,協助商業經營和農業生產和一般勞務,開始招募大批唐山漢人移民。明鄭東寧王國為反攻大陸,在台灣實施屯墾政策,養精蓄銳,帶來大批軍隊和民眾,使得台灣的住民結構產生變化,台灣也產生移民社會的特殊現象。

早到移民和後來移民,會因生活細節、利益分配、族群認同發生械鬥衝突,有如「閩客鬥」、「彰泉拼」等,在清代的二百多年之間,台灣發生60次的大小械鬥。隨著原鄉觀念的模糊,以及新環境的共同經驗,原先的衝突逐漸淡化,而紛紛本土化,台灣俗話說「金門不認同安,台灣不認唐山」,正是本土化的寫照。

順應世代潮流 終身學習成就自己

由於統治者變換頻繁,過去的台灣人習慣被統治,以往在這塊土地上不曾產生自己的統治者,一直到近年才有了民選國會、民選總統,這樣的歷史背景,致使許多台灣人比較缺少當家作主的性格,慶幸的是台灣的海洋文化性格與活力很強,致能在世界上屹立。

四百年來的台灣社會,各種族群薈萃,台灣人的行列愈走愈寬廣,台灣的文化內涵,也呈現多元多樣,相互輝映的蓬勃朝氣。台灣對世界而言,政治民主、社會機會均等、公共設施普及、人人有受教育的機會、人生而平等、享有各種自由,台灣之美,在於她的生命力如初生嬰孩般飽滿宏亮!面對5G&AI時代,代表未來台灣人要養成終身學習的時代,增強世界競爭力,人類不會淘汰如飛機自動操作但機師仍在,5G改善我們的生活,周延我們的優質空間;AI是永不喊累的老師,好好的利用它,成就自己。

▲Myproguide到訪保安宮教學活動。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